事實上,那些容易落人口實,被批評「台灣價值」,那些結合本土歷史(甚至是使用文青語言的)、社會議題(性別、性少數等)的台灣漫畫作品,才是現在台漫紙本消費市場的主流,而且銷售量是很驚人的,或說不是短期暢銷爆量,而是有能力長銷的。
娛樂取向為主的類型作品,通常都要等這種「看似冷門實則不冷」的特殊類品項大之後才會開始出現規模,台灣這邊最顯著的就是BL,BL才是真正出現有類型化開展的台漫(如果到線上漫畫平台更是這樣,但平台作品量太大了,我讀得太少,我還是紙本/電子書市場為主的出版社編輯)。
這邊也說發這噗的動機,再讓立法院的事情發展下去,我們本土創作會遇到非常劇烈的危機,請站出來罷免。
娛樂取向為主的類型作品,通常都要等這種「看似冷門實則不冷」的特殊類品項大之後才會開始出現規模,台灣這邊最顯著的就是BL,BL才是真正出現有類型化開展的台漫(如果到線上漫畫平台更是這樣,但平台作品量太大了,我讀得太少,我還是紙本/電子書市場為主的出版社編輯)。
這邊也說發這噗的動機,再讓立法院的事情發展下去,我們本土創作會遇到非常劇烈的危機,請站出來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