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偷偷說
由於最近和過去看到過的一些爭議,感覺好像可以來分享一下,我自己用來分辨「直接抄襲」和「內化學習、轉化應用」的方法。
這不是絕對的標準,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們要把討論的目標,區分成「表面細節/格式」和「深層邏輯」兩塊。
前者是,你用了什麼、怎麼呈現;
後者則是,你為什麼用、表達了什麼、要達到什麼效果。

真正的轉化是,將目標的深層邏輯轉化成你的版本。

由於詳細講起來,字數會多到很難用噗浪,所以我做了完整版的Google doc文件。創作性判定框架:同人創作、抄襲、致敬與原創的界線創作轉化方法論:思維路徑指南
噗上這邊只精簡的講一下大致概念。
(其餘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