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和山老師的《去唱卡拉OK吧!》與《去家庭餐廳吧。》之所以兼具危險、迷人和值得深刻探究之處,就是老師與動畫都沒有迴避狂兒與聰實之間「權力不對等」,進而容易對聰實造成傷害的事實(電影版的權力關係雖然不同,但狂兒對聰實的影響力仍然太重,不容忽視)。
無論是原作或動畫,都有藉由聰實的反應──惡夢、哭泣、憤怒、自我說服──去呈現創傷的存在,那不是為了營造「萌」的效果、或強化「可愛受害者」的刻板印象,否則《去唱卡拉OK吧!》在卡拉OK大賽結束後,狂兒毋須為了傷害罪離開三年,還得在機場用血肉上的刺青告白來連繫關係,並以失敗告終;《去家庭餐廳吧。》的聰實也不用花上下兩冊的篇幅反覆掙扎,直至確認了狂兒的重視,才能將自己對狂兒複雜的情感定義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