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談及軍事談及戰爭,性別往往成為標靶——「女性不當兵就是女權自助餐」,對立處處可見⋯。然而戰爭的現實不是自助餐,個人的位置與制度相互綁定,保護者與被保護者的身份更不以性別區分。
「這個我也是開始做研究才知道,其實真正會到前線的主戰部隊就 20 萬人,全部教召加上後備動員,200 萬人,剩下的我們都是在後勤做民防,維持一般的基本生活。所以多數男性也不用覺得自己那麼偉大啦——Come on!你也不會上戰場!」
英雄式的想像,背後反映的也是對於戰爭的認知不足,「第一個,你不是職業軍人,你沒有受過適當的訓練。你有保家衛國的情懷很好,可是你並不是專業人士。如果你假設你在戰場的角色是殺敵、保家衛國,我覺得你現在要轉換一下⋯
劉文讀《香蕉、海灘與軍事基地》:戰爭來臨前,女性主義者還要相忍為國嗎? | BIOS monthly
「這個我也是開始做研究才知道,其實真正會到前線的主戰部隊就 20 萬人,全部教召加上後備動員,200 萬人,剩下的我們都是在後勤做民防,維持一般的基本生活。所以多數男性也不用覺得自己那麼偉大啦——Come on!你也不會上戰場!」
英雄式的想像,背後反映的也是對於戰爭的認知不足,「第一個,你不是職業軍人,你沒有受過適當的訓練。你有保家衛國的情懷很好,可是你並不是專業人士。如果你假設你在戰場的角色是殺敵、保家衛國,我覺得你現在要轉換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