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flüstert
有看到一種說法,說「以前也有很多以家人為例的作文題目,為什麼這次的會特別反彈?」
先不討論失恃、單親、隔代等等家庭狀況,也假設高中生不一定對代理孕母的制度或背後的意義有所認知,單用字面上意思來看,「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意思就是「我的媽媽懷別人的小孩」。
「懷孕」在台灣的風氣還是屬於極私密的行為,也是一種親密的表現,加上普遍的婚姻忠貞風氣,「媽媽跑去懷別人的小孩」這種事光想像都令人作嘔,作文題目還要學生去假設「媽媽『自願』去懷別人的小孩」,更不用說範例文刻意引導這件事到某種立場,沒有當場撕了題目紙都算好修養。

另外,老師和學生是一種權力不對等的關係,老師寫在紙上的題目學生無法躲避,學生像誤入會員制餐廳的德川和我修院一樣被迫赤矢,這種無力感也是造成強力反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