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電池
1970年代的酷東西之一,缺點是能量密度只有鋰的65%左右(畢竟和鋰相比重得多),因此後來沒有被大量生產,不過一旦跨過了初始電解液配置的門檻之後鈉離子電池的優勢也逐漸體現出來,鈉離子電池的原料造價便宜,生產相對沒有那麼多污染(不用採礦,海裡一堆)而且也比較安全,不過他也有著循環放電1000次以上之後能量衰減顯著的問題,雖然因為造價大概是鋰電池的1/2,衰減的影響相對來說可以接受,未來可能會往取代鉛酸電池或是做為綠能電容的方向發展,真希望台灣自己也能產一些出來,這樣車子比較少開的時候就不用半年換一次電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