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ting
16 years ago
張旭成與馬若德受限資料的開放,大量使用文革期間官方「兩條路線鬥爭」編纂下產生的資料,誇大了毛的對立面施加給毛的壓力。此為第一重誤解。
latest #8
Reiting
16 years ago
泰偉斯與孫萬國再用兩條路線鬥爭概括張旭成與馬若德的研究,此為第二重誤解。因為張旭成與馬若德的研究途徑並不是政治掛帥的「兩條路線鬥爭」。相反的,這兩位學者都給予劃分毛與對立面關係的若干標準。張旭成以穩健派與毛對立;馬若德則是以劉少奇與毛對立(因為他們的政策取向不同)。
Reiting
16 years ago
這是我之前的一點想法
gustav
16 years ago
要先從中共語言界定什麼是「路線」,其次什麼是「路線鬥爭」,再來才是「兩條路線鬥爭」。明確了中共用語的內涵後,就要釐清原屬政治用語的「兩條路線鬥爭」,宜否成為學術用語?易言之,學術語言是否要追隨中共的政治語言?
立即下載
gustav
16 years ago
再其次,張旭成與馬若德有無反駁泰偉斯與孫萬國的評論?若無,就可能表示同意Teiwes & Sun二人的歸類。而如果Parris 與Mac 都無異議,那就不能說Teiwes & Sun是誤解。
Reiting
16 years ago
gustak: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呀......
Reiting 覺得
16 years ago
老師總是會幫我釐清思路.
gustav
16 years ago
Reiting: 腦力激盪而已。:-))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