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曲/T.A.Vitali:Chaconne for Violin String Orchcstra
韋塔利:夏康舞曲
latest #6
夏康舞曲是一種變奏曲形式的樂曲,它是由一種在十六世紀左右,從拉丁美洲傳到西班牙和義大利的舞曲演變而來的。這種樂曲大多是三拍子的,它的低音聲部有著「頑固低音」的特性,整首曲子就是建立在以不斷反復的「頑固低音」和絃進行為基礎的變奏上。
許多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都喜歡創作這類的樂曲,主要就是雖然低音聲部以及和絃的進行受限制在一定的模式之下固定反復,其它部份,尤其是旋律聲部卻有著無限的空間可以發揮,而這也正是對作甲家技巧與想像力的大挑戰,像巴哈「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中的「夏康舞曲」,就可算是這類作品中的空前傑作。
韋塔利(Tomaso Antonio Vitali,1663-1745)是義大利的小提琴家及作曲家,他的作品除了這首「夏康舞曲」之外,大多都沒沒無聞,因此對這首作品的來歷,音樂學者們至今仍有所爭議,不過這首為小提琴與絃樂團而作的「夏康舞曲」,可以算是小提琴音樂中的經典名作之一了。
在伴奏樂團低沉的和絃前奏之後,小提琴的主題旋律在高音域出現,這深切激昂的主題旋律,在後面的段落之中會間歇性的再現,接著進入變奏的樂段,獨奏小提琴漸進式的將旋律細分展開,每一次和聲樂段的反復,小提琴都有不同技巧的變奏,絃樂的伴奏除了「頑固低音」的進行之外,也隨著獨奏旋律的起伏而變化
在中段,主題旋律由全體合奏而再現,其後,獨奏小提琴進入了更複雜的技巧展現段落,其間也夾雜著抒情的片斷,主題旋律也潛伏在伴奏聲部中出現,當獨奏小提琴以強音附帶著和絲再次奏出主題旋律之後,樂曲進入另一階段,
在此樂段獨奏的技巧難度昇高,舉凡「八度雙音」、「高低音域大跳」,「快速的分解和絃琶音」,「連續雙音」等高難度技巧在此完全展現,並將曲子推向最高潮,當主題最後一次再現時,情緒的張力達到最高點,這首作品也在強音的終止和絃中結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