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幫農友寫申請驗證的資料,心中大聲咒罵驗證單位去死ㄅ,寫的東西很繁瑣,農夫一天下來都很累人了哪來那個心思去寫(大家將心比心),通過驗證也未必能幫助銷售,難怪有些農友不想申請驗證,寧願堅持自己的作法,去尋求理念相同的消費者,只能說這年頭的有機農孵不但要面對老天還要面對法令。
latest #8
這樣的認證機制,看來農民自己還要請個秘書來幫忙協助,才能順利完成!(哪有那個閒錢)
我聽說現在有專門為有機驗證產生的代書,如果在這樣發展下去,不但失去這一套追朔制度的本意(生產履歷類似ISO),大家只要草草應付較好了。
這也是麻煩點,有認證大家才信任,但是繁瑣又擾民,太草率又怕容易被鑽漏洞,這個我覺得一直是很頭痛的事情啊....
回歸台灣人的民族性,人情重於法令,尤其這種感覺在南部更能感覺到,(南台灣的熱情),農夫往往"見面三分情"對於自己產品的安全會更加注意。
而且消費者與生產者的信任感也不是建立有機標章之上,生產者的臉才是識別的方法,且這也是對自己的產品負責。
8/22拜訪大樹鄉的鳳梨伯,他就表示,在市集有很多患者需要吃有機的產品,時常對他說:「鳳梨伯我們不能吃到那些化學的東西,你不能騙我們」
鳳梨伯他自己覺得不能愧對消費者,因此他更注意自己的耕作方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