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說 中港台的元宵提燈籠 是一大套風俗中的一部分
從小就這樣了, 也沒去過香港臺灣中國,不清楚呢。中秋節我們都喜歡開月光會。
香港好像也會中秋提燈籠,記得聽明公說過,剛去問他,他說好像有,口氣也不太確定了,
不會, 因為其實馬來西亞閩南人多,不太可能。馬六甲就是閩南人為主。
再說 吉隆坡 怡保這些廣東礦工開發的地區後來成了大城 廣東人的勢力 不容小覷
港片的歷史 並不會比童謠久吧 小時候聽阿嬤唱過廣東話版的中秋童謠提到燈籠 但也聽過外婆教我們唱的客家話版 一樣是提燈籠哩
哈哈 沒有標點 全擠在一起了
我到了台灣才知道中秋不提燈籠。我們新村中秋還有老人帶小朋友提燈籠遊街,會一面唱童謠。但我不太記得他們唱甚麼,最後一句有'火燒燈籠'。
應該說 除了原住民我不清楚 台灣不分籍貫 大家都是元宵提燈籠
那我們的燈籠是哪來的啊?

幾年前我住過北京,中秋時與朋友在校園裡提燈散步,就被北方的同學笑說,提燈不是北方人的中秋習俗
要到我好幾歲了才開始有港劇哦, 更小的時候就已經在提燈籠了, 所以不是港劇。而廣東的影響是不小, 但是南馬北馬影響不大。就像廣東人的豬肉丸粉在馬六甲是找不到的一樣。
還差點被白眼,說:只有元宵才提燈,你們怎麼連中秋也提!

而且,他們根本沒看過這裡最常見的圓形紙燈籠
我印象里面永遠有個歲前哪咤的手繪玻璃紙燈籠,是6歲前得到的, 而臺劇港劇的流行是小學的時候, 那是星星知我心和網中人,我無緣得見,因我家當時收不到第三臺。
剛剛看到一個解答,廣東特別盛行點燈籠,說是有助月色,襯托月色明媚,中秋半個月前就掛燈籠。來到南洋的人多是廣東、福建人,很多習俗會互相影響的吧。
我也從不記得中秋節我們會烤肉,可是今年中秋,我在好一些住戶家看見他們在烤肉...
以宋代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來看 中國北方一直是元宵提燈
雖然元宵不提燈龍,但是新年期間,我們還是會掛燈籠,用紅包袋製作燈籠。
我也覺得烤肉不是習俗,但曾聽過一些人談論,說這是國外習俗。
我小時候也有鐵罐鑿洞的燈籠。我媽媽說她小時候已經有提燈籠了,問哪里來的,我媽媽也不知道。
哈 想起前年 老公還為小孩做奶粉缶灯籠咧 真是美好的記憶
我訪問了我爸爸, 他說他小學的時候學校老師教他們做燈籠,那種拉的紙燈籠那時候就有了。所以我爸小時侯已經存在中秋提燈籠的事。另外一個重要的事是, 當時馬來亞的中文書幾乎都是香港來的,所以可能從閱讀傳來的?這我真的不曉得了。我爸爸的存書真的很多香港的。
我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在了, 所以沒有更久遠的資料了。
瑋芩 能找到那些書的出版社名字嗎?是不是友聯?我小學一年級的中文課本 繪圖者是畫〈兒童樂園〉的羅冠樵。哈哈
明天。還有很多在搬家過程沒了。有些在老家,我爸沒搬完一直想著慢點慢點, 結果老家倒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