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這些捷運族是新聞媒體沒事找事吵,還是政客最近沒事所以找件事來讓鎂光燈焦點啊
但是我還是覺得,既然是一直線,且已經運行十年以上,幹嘛再改個讓大家不方便的模式
沒錯啊,當初就是規劃淡水線跟信義線是紅線,新店線跟松山線市綠線
只是現在才拿出來討論,真讓人好奇是捷運族在抗議,還是有人故意找事情出來吵
況且四五十年前新店鐵路本就通到淡水,可以坐火車直接由新店到淡水不用換車,後來新店鐵路拆掉才有羅斯福路,其實這已經有近百年都是這樣,連公車也是這樣開(新店淡水線,後來因為捷運開通而停止)
明明在一條直線上卻要換車,捷運上演換車樂,換越多又沒越便宜反而越久,幹嘛咧?
既然這樣當初幹嘛把馬特拉換龐巴迪,到中山國中再換車,你覺得合理嗎?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兩位公婆都有理,小子我無理了
並不是說現在的規劃好,而是當初不應該是一對專家學者研究規劃的嗎?當時不吵,現在才來吵
當初那些專家學者要注意啊,總是無法順應所有人的意思
但總該知道大部分人的動線吧,不然一堆人在車站換車祇是會造成車站壅塞而已,對疏運沒有幫助
唯一的差別只在若你要去士林得在中正堂換車而已,多此一舉不是?
作業研究專解這種問題,但通常最長路線一定是以不換車為最佳
那為何不馬特拉接龐巴迪,大家換車樂,而要全換?回答這問題,我就沒問題
所以應該是要考量大家的通勤路線,因為未來的路網是一個接近田字型的路網
但如果大多數人需要直通,就不適合要大家在中正紀念堂換車
至於文湖線那又是另一個問題了,一是政府採購法的緣故,另一個是已經撕破臉了,大概也很難直接談了吧
為何目前所有捷運都採用高運量,但偏偏有一個系統是中運量
而且幾乎所有系統在台北都採地下化,北淡線因為之前有鐵路,但是進到市區也多採地下化,偏偏木柵線是地上高架的
規劃者應該知道,你選微軟又選400,然後再來個R6,最終得面臨整合問題
為啥人家東京可以頂多換一次車,可以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我們連直線都得換車,這不是很奇怪
這些問題就跟當初中山高為何一開始只規劃雙向四線道意思一樣
台灣的採購環境是不太允許獨厚一家廠商的,就算立法者開明允許了,廠商也不樂見這種情形發生,所以最後還是萬國展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