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之處]身體是靈魂的住所,一個住的地方,不外乎會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而我們的身體似乎也不例外,就像生老病死一樣,是個必經的過程。
latest #12
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在這個與身體相處的過程中,能夠好好的善待它,畢竟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們是需樣透過身體才能經歷的。
慚愧的是,我也沒有好好的善待我的身體,常常熬夜,不運動,不過這些都還是小事情,更重要的是我沒有用好的思想去餵養我的身體,常放任自己想些不該想的,或對人沒益處的。
人家說相由心生,有怎麼樣的外在,跟有一顆怎麼樣的內心,有很大的相關,所以人家說三十歲後的長相要自己負責。
立即下載
因為身體是這麼細微的一個有機生命體,任勞任怨的,不能任意的以為我們可以咨意的,隨意的使用它,應該把它當做一個神聖的領域,用心的,虔誠的,誠敬它,好像朝聖一般的那樣看重它。
這樣說也許太過難懂,講的直白一點,就是要感謝你的身體為你做的一切,然後換你為你的身體做一切該對它做的一切,你和你的身體互相給予,就像一個系統循環一樣,生生不息,因果相生。
今天買晚餐的時候,常常幫我夾菜的老奶奶手受傷了,有了包紮,我看了一眼,問問老奶奶說[奶奶,你的手怎了?][昨天跌倒受傷了][喔,還好吧,要注意一點喔!][謝謝你啦^^]。
當下的心情是很開心的,一個小小的關心,卻可以帶來大大的回饋。
這樣的回饋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幫助,助人而後自助,不正是這樣嗎?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方式可以照顧自己的身體,生機飲食、運動等等,然後最常被忽略的就是內在,一個散發光與熱的地方,分享愛的地方,這個對身體的影響並不絲毫輸給外在帶給身體的益處。
連小動物都可以感受到,你看過路邊的野狗,或受虐過的狗狗嗎?通常這樣的狗狗身體狀態都不太好,他們的眼神散發出恐懼和不安,而讓主人好好呵護的狗狗不論毛色,精神都大大的不同,這裡說的呵護不單單只是讓狗狗吃飽喝足而已,更重要的是你付出的關心
神奇的是,對小動物付出的關係也會回到自己的身上,所以美國有研究說養動物具有心理治療的能力。
據說,在印度送禮物給別人時,是送禮物的人說謝謝[謝謝你,請收下我的禮物],這樣的精神充分的反映了付出的喜悅,也讓我想到我的父親總會把烏魚子留到我在家的時候才會烘烤來吃,原因也是在這,因為分享比獨自品嚐更能體會食物的美與愛。
和所愛的人一起吃飯是很幸福的,中國人吃飯喜歡幫別人夾菜就是這樣,把好吃的留給你,因為看見你吃得很開心,不知不覺自己也開心了。 施比受更有福,難道不是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