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做出和內心所想相反的舉動,或者說出違心之論的話,大概是因為人一種愛好面子的動物吧,也因此我們常常錯過適當表達情感的機會,徒留許多的遺憾。
latest #12
昨天提到那位手受傷的奶奶,今天過去仍然包著膏藥,不過看來有更新過,變得更大一包了,也讓她在夾菜的動作上顯得更不方便,我想身體可能真的會影響心裡、情緒,所以奶奶的臉沒有開心的感覺。
在叫了一碗味曾拉麵後,我便在旁邊靜靜的等候;店的經營似乎是奶奶和她的媳婦一起處理的,不是很清楚他們倆真正的關係,不過因為經營的場所是由一般住家的地方改建的,旁邊有個樓梯通往二樓,我想他們的關係應該是類似家人吧。
突然,老奶奶開了口說她去醫院做檢查,結果不是很圓滿,似乎有兩三項什麼數據不合格,我想大概是類似健康檢查的數據吧,而那位我推測是媳婦的女士,用著稍為大聲的口氣問著老奶奶一些問題,像是結果如何?到底怎麼樣?之類的。
老奶奶只是說她也不是很清楚,結果放在家裡,就在一陣講不清後,彼此音量也慢慢的拉高,老奶奶就說[好啦,少年的麵裡煮阿ㄇㄟ?依待就故阿!],同時對我笑一笑,我也回老奶奶一個微笑。
回到家,我細細的品嚐拉麵,覺得如果這是在愉悅的心情下煮出來的麵,味道一定會更不一樣吧!
突然,我懂了!!
記得前幾天,才在臉書聽圓桌學長分享說[聽一個人說話,要聽到語言的背後真正的心意是什麼],這個突然一想,我才知道老奶奶跟本不是想講有關報告怎麼怎麼樣,她真正想說的是[我需要有人關心我],然而那個當下我並沒有聽出來,也就是我並沒有很用心,在那個當下。
稍晚,我跟我媽說我明天要去照胃鏡,因為前幾天狂打嗝的關係,我媽口氣和音量也和那位媳婦一樣高了起來,劈口就問[照什麼胃鏡?你沒事幹嘛亂看醫生,他會不會給你亂檢查,隨便亂說什麼],我想這也是媽媽的關心,隨然表面是生氣和不耐煩,可是我們要看懂的是背後的那份關心。
學習怎麼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是一門重要的功課,而看懂身邊的人真正想傳得的意念更是一門需要鑽研的功夫;想要正確的表達,必須先穩住自己的心,也就是要能夠先[靜]心,心靜了,才能把話說好,也同時穩定對方的情緒。而要看懂對方的想法,必須夠關心,有了這份關心才能看得懂背後真正的意思。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