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閱讀/Podcast 筆記暫放集中區

有興趣的話可以亂入閒聊,也可以推薦書籍。
latest #144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4 days ago
給在我離開後的你
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
我是人生整理師
立即下載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諮商是行動不是言語
我們與未來的關係也會影響到現在(如何看待未來會影響現在的改變)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心理治療是認識真正的自己,而認識自己其中一個部分是除去對自己的認識,不再受你告訴自己的、關於你是什麼樣的人的故事所束縛,不被你告訴自己的、關於你的人生的故事所困住。

(覺得有趣但還沒去查資料)

讓我們傾心的「型」的背後其實是熟悉感。
「家」的感覺會形塑一個人的偏好,成年後的渴求很難與童年時的經驗分開⋯⋯有時特別容易迷上與自己父母有同樣特質的人。

這些人並不是想再次受到傷害,而是希望能控制童年時無能控制的情境
跟相似但不一樣的人交往,也許能回去治好很久以前的那道傷。

repetition compulsion (待查)
行為改變(James Prochaska)
前思考/思考/準備/行動/維持

(覺得有趣但還沒去查資料)

刺激與和回應之間有空間,空間裡是我們選擇回應方式的權利,回應方式裡有我們的成長和自由(by Frankl)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悲傷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

William Worden(待查)
階段 任務
融入:將失去融入自己的人生,創造與逝者之間持續不斷的連結,發掘繼續人生的方式

相關噗
我們與自己的對話其實多過於與別人的對話,可是我們對自己講的話不一定是溫和、真實、有幫助的。
諮商專業倫理:臨床應用與案例分析

建立多重關係前的反思
1.在專業關係之外,再增加另外的關係,有必要嗎?我可以避免嗎?
2.多重關係有可能會傷害到個案嗎?
3.如果不會傷害到個案,額外的關係可以提供更多的幫助嗎?
4.多重關係是否會有破壞治療關係的風險?
5.我是否可以客觀的評估這件事情?

把主詞(關係)替換成其他詞也通用
團體諮商是用來教導成員如何發展親密關係,而不是用來提供親密關係(Yalom)
關係的評估與修復
從系統脈絡理解案主的問題與症狀;從系統資源尋找解決方法。
「系統」思維主要是處理「關係」的思維。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關係是傷也是藥:家族治療二十八年的反思筆記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微調整後的摘句)

只有當悲傷被看懂了,人才會甘心長出力量。(要怎麼看懂,需要還原到關係脈絡)

孩子之所以很快就原諒父母,是因為他們想要的不是恨,而是失去的愛。

治療性的改變是讓想要發生而沒有發生的對話可以發生。
心理韌性的力量:從創傷中自我超越
要如何講述自己遭遇的災難或創傷?這關係到受創者内心的重建。敘述是一場包袱,把 內心話講出來是釋放,有可能改善人際關係,但更常見的是帶來壓力,甚至毀掉與他人的關係。

並非把自己的不幸娓娓道出,問題就迎刃而解。創傷者還要面對否認主義的集體記憶,如果不是否定主義,就是集體失憶。創傷者講話注定是要冒著極大的風險。秘密具有防衛的功能。周遭的人會因為聽了你的秘密而關係變質。講出心裡的話,把自己深沉的創傷全盤托出,周遭的人會怎麼對待,如何反應,對於當事者的重建都具有關鍵的重要性。
試想,如果有人曾經遭到父親亂倫,他要如何講?不講,自己與秘密一起囚禁深淵中;講出來,固然釋放重擔,但周遭的反應日後會一直把他和這個事件連結在一起。對創傷者而言,心理、話語的支持很重要。
刻意放鬆

放鬆是一種積極行為,讓自己保持身心開放、充滿能量。

1.覺察引發壓力的因素
2.學會安頓自己的情緒
3.練習活在當下
4.應用於生活
原子習慣

改變結果(成果)
改變過程(習慣&系統)
改變身分認同(信念)

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習慣是身分認同的具象化
透過習慣成為____的人
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在翻書評的時候看到這句話,蠻有感覺的)

書會在你需要的時候來找你
死亡與生命手記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
我成了我們共同記憶的保存者。

「死亡最讓你害怕的是什麼?」
「所有該做的事情都沒做。」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去接受愛。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愛,我們以為若是接受了愛,會變得軟弱。
只要你學會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
死亡結束的是生命,不是關係。
付出讓我覺得自己活著。
走出關係焦慮:擺脫負面自我的18堂內在和解課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待事過境遷,當自己擁有比當時更多的知識和資訊後,再去批判早些時候的自己,認為自己愚蠢或做出粗糙的決定,但卻忘了,我們已經在當時盡了最大的力氣。

不後悔,其實就是與自己和解。
悲傷是人在經歷失去的適應歷程。
(對我來說可能較實用的音檔)

自我肯定

正念呼吸
(非原句,寫寫有感觸的)
走在路上時迎來那些看向自身的目光,擔心著懷疑著那些人是不是在網路上看過自己的私密照,這些惶惶不安的感受並不是疑神疑鬼,而是很合理會有的害怕焦慮。

有些受害者並不是不喜歡他們的樣貌,他們整形是因為原本的模樣被加害者的行為破壞,他們要的是一個新的開始。
虛擬所得→當基本工資越高時,會排除越多人
依戶籍地→需要住在戶籍地才能申請
家戶合計→假設家庭功能健全與財產共享

感覺這篇可以當作這集的文字版〖超完整懶人包 2 〗社會救助法,漏了誰?又該怎麼修? - 人生百味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原本想摘句但太難了,這本書的字字句句都需要慢慢咀嚼而且,很難畫重點,若是截出片段也怕失去原意
我覺得這部小說不太是放鬆或休閒娛樂用途。剛開始看得很慢很慢,文字中充滿壓抑,讓人跟主角一同處於深深的窒息感裡,中後過程是主角的對抗與無力,直到最後才看見光亮。
很推薦閱讀,感覺這本書也是那種在不同時期會帶給讀者不同感悟的作品。
寫作課:陳雪給創作者的12道心法
因為這篇書評去圖書館借來看
https://images.plurk.com/4zfgaT7vLE0ZKCeaJLFZUs.jpg https://images.plurk.com/79FTbg7rePYfoOANzcaZfa.jpg https://images.plurk.com/297YExjnK7WyYxRwBfZGEQ.jpg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真正的堅強不是不會痛苦,而是你還會感受到痛,可是你願意勇敢面對,即使傷痛反覆出現,但你依然擁抱生命,願意為了好好活下去而努力奮鬥。
他們對我所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他們支持我,卻從不要求我做任何事。
你知道自己現在不夠好,但你願意一點一點進步。
(微mur)這本書各章節之間有種斷裂感,先前提過的事情後面又在重複提起,彷彿忘記自己之前有講過然後再說一次,而且會跟前面的內容有點出入😂
朵令ㄦ
1 years ago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我有聽這個podcast訪談介紹覺得有興趣!EP101|吳曉樂、大柴(清宮迷因):生存險境誰抵達 角色設定誰解答
ngungutu: 書本身也很推!(雖然有點沈重看得有點辛苦)我很喜歡作者運用文字的方式,讓人很容易置身其中,感受那些壓抑、不安等情緒,然後看著主角在過程中掙扎衝撞或絕望妥協,直到最後成為自己。

感謝推podcast ,我要來放入待聽清單!
最近才開始在上班聽podcast,常常不知道要從哪裡去找節目來聽
【告白那一刻】盆地|鄭興|總有思念的人得到安慰,好比是我盆地|鄭興|總有思念的人得到安慰,好比是我(專訪第115集) | 在 KKBOX 收聽 Podcast
內克跟鄭興說話的語調好平穩、充滿溫度,聽起來好舒服,光是聽他們對談就覺得放鬆(不是想睡覺那種)
喜歡聽他們討論對歌詞的理解和詮釋,之前聽歌不動腦的自己錯過好多
好意外播放的歌曲沒有〈最笨的思念〉,這首我超愛 鄭興 Xing Zheng【最笨的思念 The Dumbest】Official MV鄭興 Xing Zheng ft. 白安ANN【最笨的思念 The Dumbest】Official L...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各種不意外的荒謬現象
政府要思考如何吸引和留下能力好的人
對於加班沒加班費我已經習以為常,社福機構跟學校體系蠻常是這樣,沒有加班費的經費大家都是認了然後繼續加班,後來聽HR朋朋說才意識到這樣不正常
【有聲書評】你知道「網路酸民」在想什麼嗎?網路霸凌是怎麼發生的?《失控的匿名正義》【有聲書評】你知道「網路酸民」在想什麼嗎?網路霸凌是怎麼發生的?~《失控的匿名正義》嘉玲和凱宇的對談 |...
任何的網路發言或轉發都要想過如果當事人看到了會有什麼感覺

網路攻擊「加害人」類型
1.制裁型(正義中毒;用自己的「正義」去制裁他人)
2.朝聖型(湊熱鬧)
3.投射型(把自身有但不喜歡的部分投射在他人身上)
4.發洩型(自身處在不愉快的情境,不見得是回應議題,可能是純粹發洩自己的情緒)
5.蹭熱度型(為議題發生不見得是因為真的有話想說,可能只是想引人注意、被認同等)
觀念>技巧
我覺得算是基本概念,但不容易做到(以我的行業領域來說,但或許商業、科技業可以?)
【文森說書】喝點酒不會睡得比較好!?|吳家碩臨床心理師喝點酒不會睡得比較好!?|吳家碩臨床心理師 | 在 KKBOX 收聽 Podcast
以前跟這位老師推薦的另一位老師合作過,覺得很有內容,所以想說聽聽看這集,不過可能因為要推廣的緣故這集內容工商與知識摻雜,再加上各主題都涉略一些,因此聽起來重點比較碎一點,但還是有收穫的
找回睡眠 減緩/抵銷對睡眠有負面影響的因子。例如環境吵鬧的人可以換個比較安靜的環境(跟會打呼的伴侶分床睡)、容易焦慮的人可以讓自己在睡前有個儀式感安定情緒(睡前冥想、閱讀,但不要使用3C)

睡眠管理 彙整 - 臺灣心理健康發展協會
【文森說書】白天我都很好睡,但跑到床上就睡不著?|《睡眠,你好》白天我都很好睡,但跑到床上就睡不著?|《睡眠,你好》 | 在 KKBOX 收聽 Podcast

睡眠努力:為了讓自己睡眠產生的行為。
睡眠驅力:讓人睡眠的動力。清醒時「腺苷」(adenosine)會不斷累積,增加大腦對睡眠的需求
失眠不只是晚上的事情,而是一整天的事(腺苷累積、當日運動量、身體狀態)

幫助睡眠可以做的事:日曬、運動、分辨「累」or「睏」
(累→需要放鬆,睏→需要睡覺)

睡覺是需要專心的事情
【馬克說書】做這件事就可以認識自己、改變人生?《筆記的魔力》做這件事就可以認識自己、改變人生?《筆記的魔力》 | 在 KKBOX 收聽 Podcast
【馬克說書】在四種心理地位中,你屬於哪一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在四種心理地位中,你屬於哪一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 在 KKBOX 收聽 Podcast
語調一直讓我想到《狗與鹿》😂
以為會是說書但摻雜了一些比例的書評,書本身的內容沒有期待中的多(也沒有不好就是期待上的落差)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致 當年那些加害者們帶著校園霸凌記憶長大的我們:致 當年那些加害者們Facebook
這本書閱讀起來就像是在看故事,可是一旦想到這些都是發生在真實的人身上的,就覺得非常可怕。
另一個很可怕的是,有好幾個人都提到他們會把霸凌者對自己的負面評論全盤收下,好像自己就是一個這麼糟糕的人。
遇見孩子生命的曙光:兒童青少年的焦點解決諮商

從谷底上升:因應
降低災難化:一般化
資源的進入:關係
評估:量尺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世界的背面」
終於看了這本書。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前面花了一些時間適應文筆,中間則是一度沉重到不想翻開,不知道下一頁會不會更讓人難受。

謝謝作者用文字傳遞「世界的背面」,可惜我覺得我到最後還是沒有讀懂、讀透,可能也害怕深讀,不過暫時不會想看第二次了。
不完美的禮物:放下「應該」的你,擁抱真實的自己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讀不太下去,只看了1/10+翻閱一點點後面的章節。
有種老生常談的感覺,在想會不會是十年前出版時這些觀念還很新穎,而如今已經普及,就會覺得好像講來講去還是這些
本書有個之前引起爭議被衛生局開罰的推薦人
猶豫要不要看同作者的《脆弱的力量》、《我已經夠好了》
被遺忘權/媒體遺忘權
不知道放哪的研習收穫)不想被Google不行嗎?——被遺忘權與言論自由的權衡|龍建宇
您已登入N號房:韓國史上最大宗數位性暴力犯罪吹哨者「追蹤團火花」直擊實錄
花了半年斷斷看完,跟預期不太一樣,關於受害者的心境描述較少。第一部分是關於數位性別暴力的現場(事件敘述);第二部分是兩位作者的心路歷程跟替代性創傷;第三部分是很雜的相關後續。
遺憾收納員
遺憾的存在,讓我們更珍惜現在的擁有。
適合想哭的時候閱讀,角色的遭遇讓人難過,可是作者的文字也讓人感到被接住。
看到其他人的書評說這本跟《在咖啡冷掉之前》相似,沒看過後者不太清楚。
這本書「在『不能改變過去』的框架下去做些當時沒能做的事情,來好好跟內心的自己和解」的設計讓我想到「心理劇」。已經好久沒有好好參加心理劇了。
剛好最近在聽這首,覺得蠻適合跟這本書搭配服用艾怡良 Eve Ai 〈那時有你 This is Heartbreak〉Official Music V...
心理大師公益影音講座—曹中瑋老師
有界限,才有自由:擺脫內疚與情緒勒索,設立健康的人際邊界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雖然我過度努力,但我的人生仍一團亂。」
復發是康復的一部分。
有些新名詞是作者自創;有些是已經有中文名詞但翻譯成其他文字,不過概念是一樣的(但我沒看過原文不確定是不是這樣)。
如果有先看過其他關係界限的書籍再來閱讀會比較好吸收,但直接看應該也沒問題。
看到一半在猶豫要不要放下,內容跟我期待的不太一樣,比較像是教戰手冊(?)我覺得這本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是「教練在旁邊講案例、解說、示範,過程中不時鼓勵激勵」。
有點助眠
444呼吸法
1.舒服地坐在椅子上,雙手放在膝蓋上,手背朝上。
2.吸氣,數到四。
3.閉氣,數到四。
4.吐氣,數到四。
5.閉氣,數到四。
6.重複做四回。
3Qs法
想想有哪種衝突,或是熟悉又討厭的情況似乎一再發生,然後問問自己:
1.這個人或情況讓我想到誰?
2.我何時會有這種感受?
3.這種行為或情境對我而言又有什麼樣的熟悉感?

*深入探索移情作用
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我變成了誰(象徵性)?對方又是誰?
3Rs策略(辨識-放下-回應)
1.辨識感受/身體/偏好/慾望/底線
2.放下過去限制性信念/固有模式
3.以正念和更有意識的心態回應
該隱的封印:揭開男孩世界的殘酷文化
停在p.75
這本書在網路上眾多好評(除了好像有的地方有翻譯錯誤),但我覺得有點老生常談感,內容反覆強調社會文化較少提供男性情緒表達的環境,進而讓他們比較沒有機會去學習辨識、調節、表達情緒。我知道這個是作者想傳達的重要概念,可是一直舉例然後重複這點讓人有點膩。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本書作者有些爭議,如果介意的人可以稍微留意。
這本書沒有什麼複雜或耗腦的理論,沒有什麼壓力順順看完。
「非暴力溝通」四大步驟
1.觀察:將事實不夾帶個人偏見與評斷,客觀陳述出來。
2.感受:單純對自己內心狀態的描述,也就是當下「真正的感受」。
3.需要:釐清心中未獲滿足的需要,看清自己到底在乎的是什麼。
4.提出請求:具體將自己的需要告訴對方。
「請求」三要件:明確、正向、具體
我們往往將自己的憤怒歸咎於對方的行為,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們自己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周慕姿放心說】EP52【十分鐘心理學】三個步驟,快速安撫焦慮情緒EP52【十分鐘心理學】三個步驟,快速安撫焦慮情緒 | 在 KKBOX 收聽 Podcast
安撫焦慮三步驟
1.平靜:
改變身體溫度,如:喝水(感受水的溫度和水滑過喉嚨的感覺)、泡澡
2.思考自己焦慮的事情,並且寫下來:
在焦慮什麼、最糟的結果
3.自我安撫:
讓自己坐在舒服的地方,把手放在心臟處說:「不要害怕,你還有我」
靈魂謀殺:亂倫與權勢性侵的創傷治療之路
看一半後覺得雖然前面略微想睡,但如果之後接觸相關議題的個案時,會想要買回家好好再讀一次。作者對於倖存者的心理狀態描述好細膩又深刻!
對於遭受嚴重創傷的人,以下五個層面容易受到干擾(p.161)
安全感
信任
控制/力量
尊重
親密關係
當我允許自己哭泣時,我重新找回了我自己。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8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後半感覺沒那麼驚艷,對於治療方式的敘述比較籠統,也有些地方看不太懂(榮格好難)
不過p.216開始的治療相關注意事項是我覺得有收穫的地方
情緒寄生: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
很淺顯易懂的書,感覺比較適合剛開始接觸親子關係/親密關係議題的人。看到一半覺得有點無感,可能就當小故事看完。
餵貓的女孩
薄薄一本漫畫書,用深刻的方式呈現數位性別暴力這個議題,雖然是在宣導議題但劇情不會無聊。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停留在一半
跟預期不太一樣,不過很淺顯好讀,但據說更推薦讀起來比較費力的原典。
看的時候有找前輩聊關於「重視與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提升自我價值感」,前輩推了這篇文下班心理師 (@counselor_off_duty) on Threads
【我在案發現場】EP336|我不怕哭的人,我怕不哭的人!醫師視角下的青少年自殺 「很多人割手是為了自救」|身心科醫師 鄭宇明我不怕哭的人,我怕不哭的人!醫師視角下的青少年 「很多人〇手是為了活下去」|身心科醫師 鄭宇明|《我在案...
【The JR Lee Podcast】Ep050為什麼Z世代青少年憂鬱症居高不下?統計數據告訴你,為什麼你該放下手機了|The JR Lee Podca...自殺議題只有前面提到一些,整體重點是有限制使用手機
【博音】EP161 | 有成長渴望的人更可以諮商 ft. 蘇予昕 諮商心理師EP161 | 有成長渴望的人更可以諮商 ft. 蘇予昕 諮商心理師 | 在 KKBOX 收聽 Podc...分成好多次慢慢聽完,內容像是在兩個人聊天的過程中去鬆動社會常見卻不一定正確的觀點,所以聽起來沒有什麼負擔。最後的情緒日記是很棒但不容易持續的方法。
你這麼好,為什麼沒自信?:承接內在脆弱,三階段重建穩固的自我,擺脫他人眼光,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後半以翻閱方式進行
以案例及故事構成,淺顯易懂,不過也由於重複解說特定幾個觀點,看多了會覺得有點膩有點雞湯
積極穩定自我定位-「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偶爾也可以跳脫給自己的定義
用過去來看待現在的自己。
自信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主觀認知、客觀能力。
很多不愛自己的人,很會愛別人。總是很快回應別人的需求,總是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說法。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當事人自傳。可以當小說來看,還蠻好讀但深刻的。
痛苦是當壞事發生時,所感受到真實、合宜且確切的傷痛。受苦是為傷痛再加料,為著自己覺得痛苦而覺得痛苦。
書中提及的小技巧

畫一個圓
圓內:容許自己有的感受
圓外:不容許自己有的感受

畫另一個圓
圓內:容許他人(自己的小孩)有的感受
圓外:不容許他人(自己的小孩)有的感受
見證作者陪伴自己從支離破碎逐步修復,成為一個不再討厭自己的人的過程。
下班心理師 (@counselor_off_duty) on Threads
「我們希望你無時無刻都不會因為自己身為不完美的人類、做了錯誤的事或不明智的選擇而譴責或懲罰自己。」
這本書看到一半時就去推薦給上面那個粉專,也成功被放入待讀書單,好期待她的閱讀心得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不再讓過去定義你,從創傷修復走向成長ft.呂學禎心理師|哇賽療心室不再讓過去定義你,從創傷修復走向成長ft.呂學禎心理師|哇賽療心室ep126 | 在 KKBOX 收聽 ...
覺察創傷是否還影響生活:
1.當你想到這件事的時候,你不會再被這件事完全吞噬。
2.當你想到這件事這時候,你仍然會有情緒反應,但是不會讓這些情緒去影響生活,造成工作、人際等困擾。
3.你能夠擁有快樂、愛或希望,但創傷不會定義你是誰。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創傷後成長的指標:
1.改變對於自己的知覺
我是被OO的人 我能夠從這樣的事件生存下來,我是一個強大的人
2.改變對於他人的知覺
對於正在受苦難的人有更多同理心,其實我是一個願意幫助人的人
3.改變對於外在的知覺
對於人生哲學、生命的優先順序改變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心理師教你大膽修訂自己的人生故事!
停留在很前面,決定暫時擱置
我覺得我自己本身很難跟著書中的節奏走,不只是這本,這類型的書到後來都變成是尋找靈感的工具書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博音】EP182 | 犯罪心理學教授:某些基因可能讓你更趨向犯罪EP182 | 犯罪心理學教授:某些基因可能讓你更趨向犯罪 ft. 戴伸峰教授 | 在 KKBOX 收聽...
【哇賽讀心書】深度思考不腦腐,跨越數位世代的必然挑戰《失控的焦慮世代》深度思考不腦腐,跨越數位世代的必然挑戰《失控的焦慮世代》|ep59 | 在 KKBOX 收聽 Podca...
每天給自己空白、可以沉澱的時間
有真與有真
在創傷的書籍中,沒有大量專業名詞,讀起來相對容易的一本。大概用一週的通勤時間讀完。
第一人稱呈現兩位有真的心路歷程,有些描述很細緻,但不至於沉重到難以進入她們的世界。
【告白那一刻】
告白|今天我生日,想送禮物給你:我兩年多的心理諮商筆記告白|今天我生日,想送禮物給你:我兩年多的心理諮商筆記#78 | 在 KKBOX 收聽 Podcast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雖然書寫對象是大眾(用詞淺顯易懂),但這本需要慢慢啃食消化,不過看完後收穫滿滿
有溫度的教科書,到後面內容有點重複有點囉嗦
以童年父母創傷為主
標籤不能決定我是誰:破土而出的黑色生命力
今天沒有下毛毛雨☁️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未讀完,但真心佩服他的韌力
文字風格跟Podcast 蠻不一樣的,前者有種覺得他好不容易好辛苦,後者是淬煉後的穩重

心理師乾杯
失眠保證班,無效免費:弄懂18種讓你徹夜難眠的心理和行為
淺顯易懂,可以快速閱讀沒有負擔
愛你,想你,恨你:走進邊緣人格的世界
邊緣人格的入門書,裡面所述的文化環境有點年代感(中文出版日期竟然已經是20年前)
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你發生過什麼事: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據說是理解創傷的入門書,蠻好閱讀的,有些地方一直重複某些觀念有點疲勞
大家一起撐起學生:大專校院個案管理實務
適合新手
創傷療癒手冊:不被往事定義,走出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
純粹避免金魚腦記錄一下,這本半同業的朋友覺得淺已經有概念的話可以略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