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筆記無關但看到舉例是中文英文拉丁文剛好都看得懂或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覺得好爽XD
一直都想看日文語言學所以才買的這本書
但其實我大可以讀從日文系朋朋那裡幹來的他的語言學課本就好XD
Q:為什麼只有ハ行有半濁音?
A:ハ行在以前應該是讀パピプペポ,在平安時代變成ファフィフフェフォ唇齒音,所以基本上認為ハ行的半濁音是從以前的念法留下來的。
以前有聽日文系朋友說過ハ行音變 但每次都不記得到底怎麼變的w
基本上就是p -> f -> h
Q:為什麼有些平假名有濁音有些沒有?
A:有濁音的平假名都是無聲子音,加上濁音就變成有聲子音,其他沒有濁音的平假名本身就是有聲了,所以沒有濁音
這題我會欸
關於連濁:
基本規則是和語詞彙的組合要濁,外來語(包含漢語)不用濁
但也有例外(印象中是很多例外w),有些詞是漢語,但大家幾乎忘記他是外來語,所以有些漢語也要濁(eg 文庫本、株式会社)
還有就是像「三階」這種,遇到ん也要濁
但也不是所有和語組合都要濁,如果是並列結構就不用濁,例如「草木」的意思是草和木,所以就不用濁
這讓我想到英文裡compound noun的念法好像也有類似的規則XD兩個字之間的互動(?)會決定整個詞的念法
ライマンの法則(萊曼法則?)
如果本來應該要連濁的音前後已經有濁音了,這時就不連濁
關於韻律:
日文詞彙基本上都是由兩個音組成的,即使是一個音節的單字例如「手」「目」,在關西腔裡會說「てえ」「めえ」,變成兩個音節(感覺這裡好像該說是「拍」的概念?)
這裡覺得很有趣的是我沒有用這個角度去想過關西腔中一個音節的字常常拉長的原因XD
雙音+雙音的組合也很常見,有人統計過,日文裡有四成的單字都是四個音
其實這一部分是在講為什麼是五七五這個韻律,但其他部分好像比較吸引我w
關於日期念法:
一日(ついたち)是從月立(つきたち)來的
看起來是類似初一的概念(?
英文裡為什麼11和12和13-19的念法不同?(不是-teen)
因為以前會以12為一單位,例如dozen(一打)是12個,由來可能是因為一年有12個月
古時候以月亮為基準測量時間,英文的measure的字源是moon
這我不知道欸
然後因為12和10的最小公倍數是60,所以60也是常見的單位
が是格助詞(を、に、から、で、の也是)
が標記主格SUB,を標記受格ACC,に標記與格DAT etc
は標記主題,例如「漫画は読む」會有「漫画について言えば」的意思,表示這句話的主題是漫畫
私は(餃子を)食べた
餃子は私が食べた
以情境來說,吃飯時盤子上只剩一顆餃子,有人在猜誰還沒吃過餃子。
這時候如果說「私は食べた(我吃了)」,意思就是「私に関して言えば食べた(關於我的話,吃過了)」
所以這邊主題是「我」
「餃子は私が食べた」的主題就會是餃子,如果情境是A去了廁所,然後餃子在他離席過程中消失了,這時候說「あれ、餃子がなくなっている!(餃子不見了!)」,這裡的主題就是餃子,所以B會以餃子為主題(餃子は)說「私が食べた」
雖然以前就知道主題句的概念,感覺看完這段更清楚了(?
主題的意思就是,「我接下來要講的事情會和這個東西有關喔」
大概是這句吧XD
雪が白い
雪は白い
情境是從隧道出來,眼前一片雪白世界,這時候會跟朋友說「わー、雪が白いよ」,但不會說「わー、雪は白いよ」
如果是描寫眼前的事務的話,我們會用が而不是は
所以如果說「雪は白い」的話,就只是在針對雪這個主題說明:雪是白色的
就算當下沒有看到雪也能說這句話
主題也只能是舊的情報(information),也就是必須是在之前的對話中已經出現過的情報
以剛剛餃子的舉例來說:
A「あれ、餃子がなくなっている!」(好像應該翻「餃子沒了」比較順XD)
B「餃子は私が食べた」
這個情境裡,如果A說的是「餃子は」就會很怪,因為在這裡餃子是新的資訊
所以也可以說が標記了新資訊
因為A提到了餃子,餃子就變成了舊資訊,所以B再提到餃子的時候用的是は
が也可以是強調(新資訊 --> 強調)
例如說「私が...」會比「私は...」更強調「我」,因為這有「不是別人,是我...」的意思,也可以說是が的排他性
は的話會有比較的意思,因為如果說「今日はキレイだね」的話,意思就是「其他天我不知道,但以今天來說你很漂亮」
は有對比的意思這點也是大學上日文課的時候老師有講過,但確實結合「は標記主題」的話很容易理解欸
(前面主格SUB越看越怪,想起是NOM不是sub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