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公職,分成「考試」和「職業」兩個部分:
考試部分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我現在已經不具有以前國高中升學時的專注力,備考這件事對我來說很吃力。要說考試很難嗎?高考雖然具有難度,但是普考和初等考只要熟讀,以曾經在考試海當中存活下來並脫穎而出在前段班的人來說,考上的機率算高,但問題是我不想再經歷一次。
與鹿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職業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我準備的類科,叫做「社會行政」,也就是在公務員中屬於行政類,並在社政單位,例如縣市政府中的社會局、市(區)公所中的社會科,以及社會局下所屬的單位像兒福中心、家防(家暴及性侵害防治)中心等等部門裡面服務的行政人員。
很不幸(?)的,我的替代役服役單位就是社會局下的社會救助科。這段經歷影響我很多。
與鹿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總體來說,我覺得當社會局的科員是一份成就感和價值感很低的職業。在社會局最常與民眾接觸的原因就是申請補助和緊急救助,在這邊,民眾領到補助不會感謝你(科員),但民眾會因為各種雜七雜八的理由領不到補助,領不到補助就會來問,政府的效率又低,問不到就會來鬧。
在這裡待久了,最容易想離開的理由是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明明是幫助人的單位,卻看到很多人在受苦,你也幫不了他們。
除非在心裡堅信「我在社政單位,是能夠服務民眾,造福人群,讓更多人得到幸福」,或是不在意職業成就感,有錢拿就好,否則這個職業並不適合像我這種會想追求職業成就與價值感的人。
題外話,在社政單位服務的除了行政人員,另一種人就是社工,社工比起行政來說,是更直接地服務需要幫助的民眾,跟人的連結更強,如果做得好的話,成就與價值感相對比行政更高,只是辛勞程度跟薪水的CP值很低,就算做得半死,也不會有業績獎金,所以多數社工人員不會想因為同樣的薪水付出更多的心力,來換取內心的滿足感。
與鹿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再看餐飲業,我覺得做餐飲,尤其面對客人的外場服務生,是相對容易得到成就感與價值感的。大家都說餐飲業是體力活,這句話沒有錯,但忽略了其實服務人員的情緒勞動才是最難的,為什麼常看到餐飲服務生擺臭臉,想想如果是你站了一整天,又要接受奧客的脾氣,你還能不能夠維持和善的態度對待客人就知道了。就這方面來說,如果是脾氣好,適應情緒勞動的人,就很適合在外場服務,因為你的服務表現好,客人會給予直接的讚美,也會說東西好吃,雖然食物(可能)不是你煮的,但是能餵飽客人,看到客人滿足,自己也會覺得高興,這會形成一個正循環,進而在工作上找到成就感,並相信自己的工作有價值。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的人格特質正好符合這些條件,才讓我在餐飲業待得還算舒服,加上大部分的同事人都很好,所以我還滿喜歡現在這份工作。至於換了一個工作環境是不是還能保持一樣地喜歡,我不能確定,可能需要花一段時間重新適應工作模式還有跟同事之間的相處。
面對奧客的心態調整就很簡單,先檢討自己是否有服務不周的地方,如果有,那下次改進,如果沒有,就是客人機掰,不關我的事。
其他就...上台北也許可以參與比較多寫作會的活動(?)
雖然我周末應該都在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