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訂製型態費時耗工,以現實層面的各種投報率低(光布料輔料印花的費用多數情形就吃掉客人6~7成預算,最後就是犧牲打版跟車工真正的技術費用)
即便曝光也無法瞬間大量生產,無法假手他人來處理(雖然有些工作室是採前端用大陸那邊的師傅,再送來自己後續加工)。口碑也要花費近5~8年才有一丁點模樣,為什麼呢?單人製作一件細加工衣服的總工時是很長的,一單快則兩週,久則至一兩個月,一年才20筆上下的高勞動低回報交易,要維生實在是堪憂.....
策略上要聚焦在單類型如西裝or禮服類、甚至特殊材料,太簡單的東西容易被取代或者在成衣中找到平替。如果各種都接、硬做不擅長的類型、再加上客服方面不週全的都太容易葬送聲譽。
所以服飾訂製這條路線不會是工作室主力,但是會保留給有真正需要的人&VIP ,個人認為訂製與成衣之間的區別不只是完成品比較高大上而已,而是客戶的需求與痛點有被理解,那必然需要透過反覆的溝通和修改才有辦法做到,這個是在賺錢之外想要完成的一個理想。
2.嘗試主打的項目(創造獲利能力)
較有難度且具有識別性的印象配飾、皮件
高/低單價區隔:讓買家自行選擇真皮/仿皮
給強調生活品味的低調宅圈人士多一個選擇
而成品放到一般文創市集也不會尷尬的和諧設計
可接受委託開發,區別為個人獨有or可生產販售之版型
等主打項目這塊在市集前期運作順利,再來看看可不可以拓展寄賣選品通路、還有轉為工業版型去找工廠生產吧
太厲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