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r 讀+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文化

READr 從 KKBOX 自 2005 年起公佈的每日排行榜資料,觀察臺灣流行音樂的演變。

1997 年臺灣曾經是世界重要的音樂市場,賺大錢的蓬勃產業吸引各方人才,直到數位化浪潮襲來,專家們都認為,蕭敬騰是「最後一個」天王級歌手。

實體唱片到數位的轉型期,也是排行榜多元度最低的時間,排行榜開始出現「每天都上榜」的歌,代表這些歌不受各種新歌發行的影響,每天的播放次數都在前 50 名榜內。如五月天〈我不願讓你一個人〉、周杰倫〈聽見下雨的聲音〉。

近代串流影響讓排行榜「大者恆大」,甚至出現連續三年都上榜的歌;但上榜的藝人數也是歷年最多,分眾市場愈來愈明顯。

而近年臺灣歌手上榜的比例逐漸下滑,取而代之的是中國歌手。

補班日,聽首歌吧▼華語流行樂 20 年:從周杰倫、影視主題曲、到網路唱紅的抖音歌,你的單曲循環是哪一首? - READr ...
READr 讀+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8cqpRmEgPYLOfGeTiZsJ7.jpg

[內文摘錄](資深 DJ、Street Voice 音樂頻道總監)小樹形容,「抖音歌聽起來很像 90 年代臺灣流行音樂的降級版,像是沒那麼好聽的趙傳、沒那麼好聽的周華健。」李律也覺得這樣的形容很精準,「以前(臺灣)是經濟規模大,幾萬人中的佼佼者去寫一首好歌;現在(抖音歌)是 1000 首低品質的歌,有一、兩首出線。它不是沒有才華,而是成本太低。」

...

小樹也提到,音樂發展到後來,「大家會想去做點別的,這 20 年我們一直在講獨立音樂,追求不一樣的音樂類型,但這個『不一樣』是很主觀的價值,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有一塊沒有特別追求音樂類型的聽眾,突然少了很多東西可以聽,這個空缺就被抖音歌補進來。」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