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想要談談冥想
但首先我想問你一個簡單的問題
你們能看到我的手嗎?
無錯,無錯,你的手。可以,好的
你能聽到我說話嗎?可以。太好了!
這就是冥想
所以我講完了
我的TED talk 講完了
當然我只是開玩笑
但某程度上來說,這是真的
為什麼?
因為我們所謂的冥想本質是覺知
而什麼是覺知
知道你正在想什麼、感受什麼
夢見什麼、看見什麼、聽到什麼
就是這樣
所以實際上,冥想非常容易
但很多人發現很難
為什麼?
關於冥想有兩個誤解
第一個是很多人認為冥想意味著不想任何事情
停止思考
集中注意力
噓!我在冥想,保持安靜!
但當你試圖停止思考時
會發生什麼?你會想得更多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一個小實驗,好嗎?
現在,請不要想披薩
不要想披薩
不要想披薩
發生了什麼?
你有想到披薩嗎
有的,請舉手
我明白
所以實際上,我們不需要停止思考
我們只需要連結覺知
另一個關於冥想的誤解是所謂的「陶醉」
尋求和平、平靜、喜悅、放鬆
當你越是尋求放鬆
你就越遠離放鬆、和平、平靜和喜悅
所以,讓我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當我年輕時,我經常感到恐慌
儘管我出生在喜馬拉雅山中心地帶
那裡的地方和村莊非常美好
但恐慌總是跟著我,像影子一樣
我非常害怕陌生人
無法外出見人
還有喜馬拉雅山有很多暴風雨、雷雨、暴雪
這些風暴讓我非常恐慌
當我九歲時
我向父親請教如何冥想
幸運的是,他是一位出色的冥想導師
他首先告訴我:
「不要試圖對抗恐慌,也不要試圖擺脫恐慌。」
他說:「事實上,你不需要這樣做。」
為什麼
因為覺知就像山中的天空
而恐慌就像山中的暴風雨、天空中的雲
無論暴風雨有多強烈
都不會改變天空的本質
所以天空總是存在、純淨、平靜
同樣地,我們心靈的基本品質:
覺知總是存在、純淨、平靜
但問題在於,我們不知道如何與覺知連結
我們只看到思想和情緒
所以他說
要連結覺知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我們必須使用一個物體去支撐、連結覺知
這是我從父親那裡學到其中的第一個冥想技巧
(引導)
你可以放鬆身體的肌肉
如果你無法放鬆,也可以
然後閉上眼睛,聆聽聲音
當你聽到聲音時,通過耳朵和心靈一起…
這就是冥想
讓恐慌來去
讓冥想來去
也許有兩個披薩、三個披薩、十個披薩
只要你記得聲音,就可以有披薩
好的,你聽到聲音了嗎
聽到的,請舉手
太好了,這就是冥想,非常簡單
只要留意聲音
就是如此
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所以如果恐慌來了,就讓它來去,不要在意
只需要聽著聲音
猴子般的思維會出現,不要在意
讓它來去,只要留意著聲音便可以了
所以我這跟著做
但我有個大問題
問題在於懶惰
我是一個懶惰的男孩
我喜歡冥想的概念
但我不喜歡做冥想練習
所以這樣交替進行了五年
當我在印度13歲的時候
傳統的三年閉關要開始了
我想我應該參加這個閉關,因為對我的懶惰有好處
於是我參加了,第一個月很棒,沒有懶惰
第二個月,懶惰又回來了
現在怎麼辦?
我的懶惰和我的恐慌成為了好朋友
閉關生活變成了災難
我想我應該要離開
但我感到尷尬
因為我告訴了所有的童年朋友我能完成這個閉關
你知道的,我不想丟臉
但是如果我留下來,還有將近三年的時間
然後我想,我該怎麼辦?
最終,我決定學習如何與恐慌共存
現在我們有了第二步
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用任何事物進行冥想
所以你可以和恐慌一起冥想
你怎麼做呢?
就像聽聲音一樣,當你聽聲音時
聲音成為你冥想的支持
現在你要觀察恐慌
如果你看到恐慌,太好了
我們所謂的
當你看到河流時,你已經走出了河流
當你看到山時,你已經走出了山
現在意識變得比恐慌更強
比憂鬱、壓力和猴子心還強
讓它們來,讓它們走
這就是第一個好處
第二個好處就是所謂的智慧來了
當你看到恐慌時
恐慌不再是堅硬的石頭
恐慌變成的碎片
這裡是感覺,那裡是恐慌的形象
那裡是聲音,那裡是背景信念
如果你把其中的一個拿走,你就找不到恐慌了
所以我所說的恐慌就像一個剃鬚泡
這看起來像一塊石頭,但內部卻充滿了泡沫
然後第三個,我稱之為接受
像是自我善待、自愛和自我同情
你讓恐慌來來去去
這就是真正的接受,不是嗎?
所以三合一:覺知、愛與同情心、智慧
有時我會說買一送二
很棒,對吧
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恐慌
現在恐慌成為你的老師,你最好的朋友
所以最後我做了這個練習
我和我的恐慌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幾個星期後,恐慌消失了
我想念我的朋友
我完成了我的靜修
我的進修進展得很順利
之後,我渴望與世界分享這種美妙的技巧
所以我在很多地方教授冥想
寫了三本書,成為暢銷書作家
然後有很多學生,成為幾個寺院的方丈
然後發生什麼事?
一種新的自我意識在我內心產生了
我想,哦,我得小心,這樣不行
然後我決定做一些非常特別的事情
我們稱之為流浪式靜修
意思是你放下一切
走在街上一無所有
所以我決定這樣做
2011年,我離開了我的寺廟、我的學生、我舒適的床
一切都放下,只帶了幾千印度盧比
這在幾周內就花完了
現在我必須乞求食物
我得了食物中毒
嘔吐、腹瀉
我獨自一人在街上
現在我要死了
然後我想,我該怎麼辦?
所以現在我們有第三步
我們稱之為開放性覺知靜修
與覺知同在
與天空同在
現在,不需要再有任何支撐
只是成為覺知本身
我做了那個練習,然後發生了什麼?
我的身體漸漸腐爛
我看不到,我聽不到
但我的心境變得非常當下
超越自由
我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幾個小時
幸好我沒有死亡,最終回到現實
回到現實後
大街小巷都變成了我的家
當我看著樹時
樹就像愛的象徵
當風吹在臉上時,也成為一種愉悅的體驗
而剩下的流浪式修行進行得非常
我從中獲益良多
我想分享這種開放式覺知冥想
但很難解釋清楚
但我想表演得較為戲劇性
這就是我從父親學到的
所以,我們所謂的
“瑪拉”就是指很多雜念的猴子腦
而開放式覺知冥想意味著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只需要感受現狀
就是如此
你不需要冥想
只需存在於當下的感受中,不必追求得失
感受自由
感受當下
非常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