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深讀 Mar.
latest #15
1.自治之夢:日治時期到二二八的臺灣民主運動
本書是衛城於2013年出版,由陳翠蓮、吳乃德、胡慧玲所撰《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套書第一冊《自治的夢想》,於2020年由春山重新出版,作者是陳翠蓮教授。

本書述寫1920-1950的台灣知識分子,擁有最早的民主啟蒙意識,如何在日治~國民政府統治期間求自治發展空間,以及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理想與期許。而讓這自治之夢走向夢碎的,即是二二八事件。從日治時期不屈的追求自治的夢想抬頭,到一再被關押打擊,再到國民政府遷台後對台籍知青的排擠與構陷,最終撞上了二二八事件,對自治之夢的心死。

書中亦清楚記載從日治到遷台時期,爭取自治的台籍知識青年、擁有話語權的本土精英、台灣共產黨的發展時間線等,對二二八被定調為受共產黨煽動而起的觀點或也可給出不同答案。
而一路看來也對本土知青在二二八後歸順收編,甚至成為國民政府的傳令筒感到相當唏噓。本書與其他二二八專書的差異或許在於可以更清楚地看出這些本土人士在時代轉變與壓迫下的無以選擇與心路歷程。書中也詳細記載當時台人雖有理想但政治實務上的參與不多,因此在請願宣言時不自知地落入了從自治跨到獨立的解讀,也是遭當時日本政府打壓、國民政府利用的理由。

陳教授說:「對臺灣歷史無知,是因為我們的歷史一直是外來統治者所寫。臺灣人在過去,也不是歷史書寫的主體。歷史研究最核心的問題,其實是在問『我們是誰?』。當你開始問這問題,你就會同時成為歷史的主體,所謂『我們臺灣人』這樣的主體。」

這群台灣青年便是以台灣人的身分立足、建立台灣意識,呼喊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的一群開拓者。而閱畢後,此時此刻的「台灣人是誰、該向哪走」的輪廓,也更加清晰了。
吃飽睡好B꒰◍ᐡᐤᐡ◍꒱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

2.一千種藍(收錄作家手寫小語印簽扉頁):被譽為韓國文學的未來,跨越物種的催淚之作
因人為錯誤被植入AI晶片的賽馬師機器人「花椰菜」、受損過度即將被安樂死的賽馬Today、身體受限在輪椅上的恩惠,以及將自己孤立於世界的妹妹延在,這是環繞在他們週邊的世界,包括許多溫柔而願意多踏出一步的人,以及自己做出了選擇後引發了奇蹟的故事。

延在與恩惠的家庭悲劇或許得從上一代開始講起,在銀行工作的奶奶碰上了機器人替代潮被解雇,因此回家開了餐廳。媽媽寶敬因此對機器人產生了厭惡的情緒,在遭遇火警事故、結婚生子、失去丈夫後不得不也經營餐館養育兩個女兒維生,而女兒勸她忙不過來可以聘僱外場機器人時,寶敬僅能輕輕地說我怎麼可能那樣做呢。
立即下載
吃飽睡好B꒰◍ᐡᐤᐡ◍꒱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然而這樣的寶敬,卻養育出了對機器人相當有天賦的女兒延在。延在把在賽場上放開了韁繩報廢的騎師機器人給帶回家,決定修好這個奇怪的機器人,並給了它花椰菜這個名字。

與此同時,身體不自由的姊姊恩惠則在賽馬場與再也跑不動、即將被安樂死的賽馬Today產生了共鳴。如果只因為沒辦法跑了就被判定沒有活下去的資格,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花椰菜因為Today的身體再也承受不了,選擇在賽場上放開韁繩,讓Today可以減輕身上的重量。花椰菜說:「Today 只有在奔跑時才會覺得幸福。」而Today卻仍在身體受損之下被淘汰,即將面臨死亡,再也無法奔跑。於是姊妹兩人為了拯救賽馬Today,與花椰菜和身邊的大人們一起策畫了讓Today再次站上賽場的可能性——要跑,但跑得越慢越好。
吃飽睡好B꒰◍ᐡᐤᐡ◍꒱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

恩惠覺得,如果這個世界能像對待其他人一樣對待自己,自己也就不用期待成為賽博格了。比起接受移植上千萬的機械腿和輪椅專用機器人,恩惠更需要的是上下臺階的斜坡道、能夠進入店鋪的升降機、不必膽戰心驚過馬路的信號燈時間,以及即使沒有人幫忙也能搭公車和地鐵的安全設施。若想實現這一切,社會就要做出很大的改變。但站在大多數人的立場來看,這樣的改變就只是為了少數人或者一個人。恩惠不過是少數人中的一個。再換個角度,她其實不是一個人,而是半個人。獨自外出就像幼兒一樣危險的恩惠總是需要有人陪伴,但是連這一點也不是恩惠的判斷,而是看向恩惠的旁人的解讀。

---------

「一定很無聊吧。」
「不,我不知道無聊,我只是覺得時間很慢。」花椰菜放下腿端正地坐著。
「延再說過時間相對論,每個人擁有不同的時間,不是感覺上的不同,而是實際存在著不同。她還說,我和Today一起奔跑時,感受到的時間重疊現象是真實的。所有生命似乎都有各自不同的時間。」
「……不同,都不一樣。」
「既然這樣,就算人類在一起,每個人也還是活在不同的時間裡。」
「……」
「大家只是活在同一個時代,但每個人都活再各自不同的時間裡,是這樣嗎?」
寶敬點了點頭。因為感冒,她的喉嚨沙啞,很難發出聲音。
花椰菜溫和的問:「那你的時間是怎麼流淌的呢?」
在寶敬沉默的期間,花椰菜既沒有覺得無聊也沒有看向別處,更沒有追問,而是一職等在那裡,就像明白不可以侵犯寶敬的時間一樣。
(略)
寶敬想了很久,終於想到了什麼,於是對花椰菜說:「我的時間靜止了。」

---------
這是篇溫柔到很不可思議的故事,在閱讀時很多次都覺得隨時要掉下眼淚。機器人/AI的科幻故事已不少見,但連結起動物與人的需求,如此輕巧又謹慎地托起受傷的心,並正視身體不自由的人被看見、動物權益被看見、母親的聲音被看見,以及照顧者被看見的需求。並且在最終的冒險當中,無論是踏出第一步的少女或周遭的大人們,都付諸了行動去促成了勇敢的選擇。而機器人花椰菜的「選擇」更是教人屏息又心碎。作者想必是相當溫暖又細緻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美麗又溫柔的故事。且故事結構完整平衡,首尾呼應得很精巧,是本看完餘味相當好的小說。十分推薦喜歡夏日冒險、青少年成長故事的讀者,以及SF愛好者都能來閱讀這本書。

---------
吃飽睡好B꒰◍ᐡᐤᐡ◍꒱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3.

我等待著你:韓國科幻先驅金寶英中篇小說選(博客來獨家書封,隨書限量燙銀鉛筆,作者手寫金句)
3月忽然莫名其妙成為我的科幻月。看完《一千種藍》就順道拿起去年一起購入卻一直沒翻開的這本,不過翻開後感覺跟預想中的不太一樣。

本書前半是由即將結婚的一男一女各自視角的兩個故事所構成,為了加快等待的時間,在陰錯陽差之間搭上等待的太空船,只為了早點與心愛的人相遇。作家說會有這樣的故事,是起因於朋友想以朗讀的方式向心愛的人求婚,而女方也是作家的書迷,因此向她邀稿了用來求婚的故事。

然而相較於這樣浪漫的起因,書中設定在太空旅行中的體趕時間會比在星球上實際度過的要來得快,男人為了等待送家人移居其他星期,即將回到地球結婚的未婚妻,遂搭上了等待之船。卻在一次次的意外之中錯過了與未婚妻見面的機會,在時光中孤獨地等待、失去希望,又復打起精神期望再次見面。
相對於男方的孤獨宇宙漂離故事,作家在其後也補上了女方視角故事,描述在與未婚夫的流離之後成了難民,遭遇差別對待的殘酷現實。雖不禁有些懷疑這真的是用來求婚的浪漫故事嗎,但書中收錄了來自這對伴侶的附言,也讓人覺得相當有趣。

書中後半則收錄以世界為學校、轉生以學習、結合又化為整體的「先知」的故事。為了預防個體的「墮落」,先知會將分裂出去的「學生」又再吸收,以防個體在經歷下界的轉生後陷入太深,無法回到整體。

然整個故事卻是在敘述主角第二代先知「那般」墮落的過程,墮落從他的學生開始發生,那般想要制止,又忍不住讓他們自行發展。整個世界觀太過雄偉,先知間的對話可說玄之又玄,比起前半的兩個故事來說讀起來稍嫌負擔,但故事轉折仍然相當有趣。作者金寶英譽為韓國科幻先驅,本書顯然是其成熟之作,也讓人期待翻開在台出版新作《物種源始》。
吃飽睡好B꒰◍ᐡᐤᐡ◍꒱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

4.寧靜海的旅人
感謝推友推書,本書將我的科幻3月推波助瀾到一個讓人屏息的滿潮,閱畢後依然激動不已。故事龐大又縝密,由三個互不相關的時間線上開始,當注意到某個人名貫穿其中,然後到了故事中段,就無法停下閱讀了。

時空旅行的故事並不算少,如同《夏之門》那樣充滿勇氣與冒險,也必定是要同樣浪漫的人才會踏入這樣的旅行。而《寧靜海的旅人》也是個美麗且浪漫的故事,唯有浪漫的人會踏入林中,在註定的時間點抬起頭來;也唯有浪漫的人會因為母親以生前最愛的書籍中的人物為自己命名,而忍不住去打破被耳提面命的規範,去改變那些即使毫無意義的結局。

書中亦利用劇情巧妙地描述置換我們所面臨的疫情世代,無法與人面對面的孤寂、懼怕家人逝去的恐懼,皆讓人歷歷在目。
吃飽睡好B꒰◍ᐡᐤᐡ◍꒱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在即將面臨逮捕的命運時,旅人嘉柏瑞也留下在這個世紀的遺言:「可以幫我照顧貓嗎?」
貓真是SF中不可或缺的要角啊XD

---------

今年的閱讀+寫一點心得策略到了三月覺得很想喊出\大成功/
不管怎麼說為了擠一點東西出去回顧閱讀過的文本,並重新爬進文句裡找出觸動的部分確實有助於回想,也能再次複習喜愛的段落。
雖然有時積累了多本一次紀錄就有點耗費心力(就像現在XD

另外也覺得能好好坐下來看書真的好奢侈,上個月就沒什麼這樣的時間,因此到後半有些囫圇吞棗之感。
希望可以一直保有這樣的餘裕。

---------
5.尋找湯德章:時代與他的七道難題
寫在心得之前,閱畢後覺得這本以搭配紀錄片一同閱讀來說應該算是詳實的一本書,但單就書籍來說筆法不算太佳,加上疊印等印刷問題嚴重,實在不推薦直接購入。

本書記述日治時期出生,身為日台混血的湯德章律師生平,從出生時因日台不能通婚從母姓到成年後至日本尋親、恢復父親的日本姓,台灣人與內地人的身份認同一再反覆,以及在日本總督府和國民黨政府兩外來政權的統治之下都一再不被認同、遭壓迫而壯志難伸,最終於二二八事件遭陷槍決的一生。由於是聚焦在個人身上,對於進入師範體系、考取警察、轉向法律學習等生平軼事細節記載相當豐富詳細,然筆者的推敲與臆測終究難與研究人員相比,閱讀時容易感到不耐。書中收錄圖片資料甚多,圖說等記載卻無法深入解釋,相當可惜。

---------
6.自由的滋味7.逃亡
在書展購入了玉山社出版的兩本彭明敏教授回憶錄,《自由的滋味》從出生、求學開始敘述,歷經日治時期遠赴日本唸書、回台後進入台大,獲得教職與國民黨拉攏招攬,再至與學生共擬自救宣言、審判入獄,至回家後被監視軟禁的歷程;《逃亡》為其附篇,書寫在出獄後的監視生活、對人情冷暖的再認識,與逃亡海外的種種細節。

本月的讀書都恰巧有所對照(恰巧嗎?),相較於在《自治之夢》當中受挫的日治後期菁英階層,彭明敏顯然是受到國民黨政府積極收編招攬的,從十大傑出青年到陸續受到高層接見拋出橄欖枝,但彭明敏卻不願受到收編,拒絕成為協力者,並與學生起草反抗。
閱讀中可感受到彭明敏並非一開始就想涉入政治的知青,而是被動遭到捲入時勢,在時勢下「自救」實不得不為之。而後的逃亡更是戲劇性,彭教授回憶起來卻以平穩語調敘述,即使如此,仍能讀出身處那個時代背景之下台灣人受到壓迫、莫名遭罪的悲哀。
---------
這個月的其他讀:雨落池中,為何還堅持游泳(慢慢看了兩章)、二周目の恋(很累就只看了島本理生根跟綿矢りさ的兩篇)、邪魅之雫(收到還書通知趕快看完),這個月後半不知道為什麼過得很匆匆忙忙心得也寫得滿簡略隨便的,4月想再稍微放慢一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