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 shares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7FZF9WtABzka6ANiwI6Czg.jpg https://images.plurk.com/2ZuFGuRdPFCFDOBov8KMl.jpg https://images.plurk.com/3Qugz5UsKg7AXUj3q5mvPO.jpg https://images.plurk.com/7DGCxcTbwl877HLo9tB64T.jpg https://images.plurk.com/36ihssxoiRjRX6ZNg5PTlr.jpg
2024/03/16 slowdive 蝴蝶春夢

從沒有想過自己能夠看到活生生的Slowdive,今年才21歲的我無法參與十年前的那場演出,正在悔恨之際就釋出今年要來台的消息,於是我在開票第一天就急忙買票,深怕錯過這次機會。
AB
1 years ago
我深愛過很多樂團:披頭、槍花、布勒、綠洲、北極潑猴等,我已經錯過槍花,但我覺得他們能夠再度來台。但像潛夢這種樂團,我會將每一次的來訪當成最後一次,不是因為indie,也不是因為我覺得他們冷門(事實上可是超級熱門呢,希望全世界都能聽到slowdive的歌),而是想把握每次和他們在Live相處的時光,每次都更加用心去體驗。況且,連潑猴都不曾挑選過台灣巡迴,那我就更應該珍惜slowdive的可貴。
AB
1 years ago
第一次和slowdive相遇,就是現在紅遍天,但被當年樂評人批評「普普通通」的專輯《Souvlaki》裡的〈Alison〉,但真正讓我愛上他們的,是某天點進〈When the Sun Hits〉的demo。我覺得自己和他們的音樂心靈契合度高達100%,即使我不是專業的,即使我很渺小,但在那一刻我感到infinite。可以說,我是因為Slowdive開始認真聽瞪鞋的。以前聽The Jesus and Mary Chain或是Lush等,喜歡歸喜歡,也不至於到真的很投入,甚至連聽My Bloody Valentine都興致缺缺。但《Just for a Day》讓我清楚明白shoegaze的魅力,尤其是〈Golden Hair〉光在網路上看現場就已經夠震撼,親身蒞臨現場後只能說好險沒有錯過。
AB
1 years ago
關於Slowdive,我感到百感交集。在過去時常因為他們的際遇而為他們感到難受,有時會說他們是Oasis / Blur帶領的Brit pop風潮下的犧牲者。MBV和Sonic Youth影響Slowdive很深,只是瞪鞋在當時英國媒體的心裡已經不是搖滾寵兒。《Just for a Day》剛出爐時正好撞到brit-pop, grunge的崛起,即使擠進排行榜前十,NME也給了正面評價,大多數媒體還是因為當時對瞪鞋媒體的反彈而產生褒貶不一的窘境。鼓手Simon Scott在2009年接受採訪的時候不得不承認,當年媒體的評價深深影響著還只是青少年的他們。到第三張專輯《Pygmalion》出來時,他們甚至被唱片公司解約。直到現今網路的普及化,人們才開始珍惜Slowdive這個樂團。
立即下載
AB
1 years ago
我在現場沒有哭著看完演唱會,只是因為我愛面子。但他們是第一個讓內向的我由衷發出歡呼聲的樂團,是少數讓我隨之起舞不顧眼光的樂團,我知道這些事情根本沒有陌生人在乎,但我自己的包袱過重導致一直以來都無法徹底放開。而當我身旁的樂迷在〈Dagger〉出來時爆哭,我與他感同身受,當他在〈When the Sun Hits〉出來時即便難唱也要扯著嗓子跟著唱,我與他一同歌唱。音樂的魅力就是如此吧,收音如何沒怎麼感覺到,或許只是因為我專注於在台上閃閃發光的他們,沈浸在氛圍裡,沒有任何事情能夠阻止我全神貫注在他們的表演上。

35年過去了,其中解散將近20年,但Slowdive依舊如此傳奇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