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 shares
1 years ago
#VirginiaWoolf
https://images.plurk.com/ZoYOalKqMuuWZ1A0b7GXo.jpg
作為藝術家,吳爾芙致力於在其小說中捕捉女性如何透過家庭日常展現創作的能量。長久以來,女性一直被認爲充其量只具有複製或模仿的能力,無法從事創新與創造的工作。藝術家的形象,更早已被定型爲具有男性陽剛氣質的理想典範,這從普遍存在的男性中心隱喻和創造性神話可見一斑。面對傳統對女性藝術天分的漠視和貶抑,吳爾芙做爲女性主義者的回應是——用心探索、重新找回家庭工作(domestic work)和女性創造力(female creativity)之間的深層關係。
latest #6
AB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她能夠在平日發生的普通事件中,找到豐富自己藝術創作的刺激,連「星期一過後接著星期二」這種再平凡不過的日子,都能給她無比的滿足與想像空間。她常常以創造性活動來再現小說中許多有關飲食和準備晚宴聚會的場景,這暗示著日常生活與創造力之間的基本關聯。對吳爾芙來說,女性的日常生活和空間,非但不是藝術或思想的對立面:恰恰相反,它們正是藝術或思想的源頭,洛林•西姆 (Lorraine Sim)在她的研究中即指出,吳爾芙努力捕捉,且大力讚揚家庭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片刻」,爲的就是「消除傳統那種帶有偏見的假設,認爲普通日常生活與靈感思想是相對立的」(Sim 67)
AB
1 years ago
即使只是客廳牆壁上一個小汙漬,吳爾芙透過她的觀察與想像,利用這普通又不凡的邂逅,來思考各種社會、政治和哲學問題。不同於某些女性主義學者認爲家庭對女性只造成束縛和限制,吳爾美對日常周遭的互動與用心,說明她認為家庭生活是一個充滿創造性的空間。她歌頌這種高度發展的女性創造力,因爲正是這種創造力,爲普通平凡的存在帶來優雅和美麗。她在日記中寫道:「這樣的片刻是家庭生活的偉大勝利」(D 2:359),這句話揭示了日常生活中所蘊含的如詩歌般的富饒。

——張碧蓉,〈客廳裡的一幕:操持家務的美德,養兒育女的智慧〉,《冥想之桌與廚房餐桌的對話》(2023),頁34。
AB
1 years ago
讀到Pamela J. Transue 說:「吳爾芙對於女性家庭技能的稱頌與讚揚,不應被解讀為他的反女權主義立場(anti-feminism)」我才驚覺,原來有人會認為吳爾芙站在女性主義的對立面嗎?

仔細一想,吳爾芙讚頌女性特質(畢竟這稍微難以界定)確實容易引人詬病,某些人無法看見吳爾芙追求的是什麼,或是不能理解這種矛盾之愛;只覺得這種讚頌那些看似是男性社會加諸期望特質在女性身上的行為,誠如麥金儂所言:「重點不在性別差異不受重視,而是性別差異被權力定義及宰制。」(MacKinnon 1989:219)很危險吧。
立即下載
AB
1 years ago
但,吳爾芙追求的是那些所謂的女性特質沒有什麼不好,「女人擁有諸多不同於男人的特質,這些特質必須受到重視」是他的主要論點;對吳爾芙而言,重要的是「該消除任何基於這些性別差異而被合理化的偏見、侵略、或排擠,並不是該不該認同或否認性別差異的存在。」

重要的是,女性主義有許多流派,上野千鶴子曾說過他的理論只是他本人對女性主義的定義,女性主義的定義可以有很多種;Alison Jagger也曾指出女性主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但對於達到這個目標的方法途徑各持己見。
AB
1 years ago
艾德麗安·里奇(Adrienne Rich)於一九七六年出版了《生爲女人》(Of Woman Born),此書標誌著「女性主義思想的分水嶺」(Grimshaw Jean 14)。藉由區分「母性作爲生命經驗」和「母性作爲社會建制」,里奇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

婦女承擔起生育和照顧孩子的工作,儘管她們的生活經常因而受到束縛與壓迫,但這樣的生命經驗難道沒有賦予婦女一定的優勢、能力及回饋?許多女性人生中的大半時間都在扮演母親的角色,如果對母性或母職抱持全面性的蔑視或貶低的態度,可能反而會為婦女帶來分裂、疏離和失落的結果。

.
!!!!!真的
覺得各種轉變都會對現狀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和破壞,過渡的過程很需要專業機構和政府以教育和法律幫助受到衝擊的人群...
希望人在追求新事物的同時,也不要去打壓喜愛舊事物的人(如果舊事物沒有違反道德法律的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