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
https://images.plurk.com/3Vc5RQxiErJzApQcpj5rEn.jpg
長了一顆疣……沒人講還不知道那叫 「疣」,想說怎麼多一塊肉(?),好像莫名其妙有點長大了
醫生伯伯拿了一根散發著肉眼可見的寒氣的棒棒冰它……才發現好、好痛喔?!?!
latest #9
Taiwanese Snacks 2024.01.27 | Taiwan History 台灣演義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Food 2023.11.11 | Taiwan Hi...Entertainment in Taiwan 2024.02.03 | Taiwan History ...開始看起臺灣演義。之前會覺得這類的節目很浪費時間,像是蕾妹看偶像劇、蕾媽看一些什麼討論之類。當時的判斷標準是「這段時間還可以換去做什麼」,用這份做什麼計算所謂的「產值」,想想也可能是課業前幾名的一份包袱,所謂「唯有讀書高」了XD(一直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孩子)

現在想想,嗯,的確,換來了一些課本上的知識,但換走的是對於周邊生活的體驗與觀察,再透過書籍去補上一份想像,是蠻矛盾的。
北斗的肉圓聽說是三角形的ㄟ 好酷喔!(看作法想想是很有道理)
金髮寶寶
1 years ago
保重
立即下載
cleantia_m: 晚上好
CHENROCK33: 幸好過一個小時後就沒什麼感覺了QQ 洗澡起來也是順順的,影響不大XDD
sophielin88: 早安 ~~~
應該也有一段時間了,不過主要是這幾天比較明顯。這幾天在感受所謂以「代價」換取「回報」這件事。

嘗試在原先不太在意的事情上分配較多心力,認為浪費時間的也不見得真的是全數扔進垃圾桶,一開始是不適應的,在持續一段之後才發現了有趣的地方。跟運動是相似的。想想經常過一段時間就糾結一陣這類的議題,也可能是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有時候誤將他人的需求看作自己的了。(前兩個月的感想?)
這裡就是新的了:但,事實上,自己也是需要幾個階段,才能將一個新的習慣、或者想法,完整納入生活。需要加深的方向並不是單純的「抓出自己的規律」以及「抓出他人的規律」,而是中間的平衡點,「在彼此的日常間契合」。
就算會被阻止也還是會做的事並不只有工作。也許是因為周邊的大多數以如此標準去進行人生幸福與否的衡量,不知不覺也將這樣的想法帶進個人的決定中。

可是喜歡看書就是喜歡看書,喜歡出去走走就是喜歡出去走走。要去圖書館是我的事呀,就算不被贊同也是要去的;會嘗試沒有見過的食物、沒有去過的地點也是,不去做也不會有人代替自己去做,沒有人的經驗能夠複製到他人身上的。那要不要把彼此的日常契合在一起,也是開放性的一份討論嘛。都明確提出需求了也沒有回應,那就不是自己的問題了,在這樣的限制之中還是有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是嗎?
那麼自身的開放性和多樣性!試試看沒有試過的事情 ~~~ 本身也是不錯的吧!不是過去喜歡游泳,現在就只喜歡游泳,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呢
昨天做了果醬很開心。現在開始會注意比較多了,水果是哪裡來的?為什麼那裡適合種這樣的水果,吃起來風味和其他地區的哪裡不同?

使用的其他原料是怎麼產生的?在哪裡獲取?為什麼是這個地方?
比例如何,為什麼會這樣調整,是有口味或者營養上的考量嗎?背後又為何會這麼做,是為了誰而考量、添加這份服務呢?有沒有其他的參照、回憶故事呢?等等。是有一連串不用太過顧慮,可以說出來的細節的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