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深讀 Jun.
latest #8
1.黑暗中我們能走多高:2023年最受歐美權威媒體讚歎的小說神作!AMAZON網路書店逾千位讀者★★★★★完...揉合疫情時代的科幻小說還不夠多嗎?在剛開始閱讀時我這樣想,讀到最後還是這樣想。不是說本書太無新意,而是在讀過《地球盡頭的溫室》和《寧靜海的旅人》之後,這些故事裡令人厭倦的部分就格外地凸顯出來。
當然也有獨到之處,介於劍走偏鋒和仍在試探安全界線之間的感覺,很難說作者的日裔身分在故事中帶來怎樣的效果(可能是譯筆仍保留相當原味的英譯感覺,所以有種僅畫了外皮之感)(但作者筆下那些沒用男性角色的膨脹倒是非常的日本就是)。
很難說我喜不喜歡故事的結束,形式頗好,描繪的人物像差強人意;呼應書名的篇章〈穿過記憶花園〉也讓人很印象深刻,或許疫情中我們需要的是便是這樣微小的希望,但也許重讀《雲圖》就好。
吃飽睡好B꒰◍ᐡᐤᐡ◍꒱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抱怨這麼一串好像讀完很不滿意,倒也沒有,只是太厭倦這種男性作家一廂情願描繪出來的女神/母親形象,以及正當化男性角色的求偶焦慮了。也不是說不值得一讀,但介意的東西就是會很介意。
2.黃色臉孔首先閱讀的同時很難不想起幾年前發生的這個事件,所以在看到一半的時候就放下書去複習了一下,不免覺得現實事件還是比小說更像個恐怖故事。Who Is the Bad Art Friend? (Published 2021)肾、小说和女作家之战很難說我喜不喜歡這本書,就個人而言我不是很喜歡沉浸在這種做了虧心事之後一直在害怕被揭穿的敘事情緒當中,再加上無論是出版環境或北美的族裔問題事實上都離身在台灣的我相當遙遠,可能在某些橋段很難進入那種幽微的種族情結。剽竊情節不提,故事該由誰來說,如何敘說,是否可以接受他者的代言,去年的散文爭議或許也可略知台灣人的看法一二。
無論如何對我來說雖然不算是很舒服的閱讀體驗,但確實是值得一讀的精彩故事。
立即下載
3.落西北雨的下晡今年書展購入的台語散文集,內容從生活煮食、朋友相聚到韓劇內容閒聊相當日常,也久違地回想起小時候(約莫國中的那個小時候)讀散文時會讀到的那種時間感。書中的台文是以台語漢字為主,羅馬字為輔,所以像我這樣會聽、講袂輾轉、對台羅還不甚熟悉的讀者也算是好讀。且閱讀台文跟華文的差異在於會自然地放慢讀速,在心裡試著唸出不太確定的單字,現在也有許多台語字典可以查詢,可說是沒什麼障礙。書中也有隨頁的台語註釋,皆依據教育部台語辭典,閱讀中也學會了一些過往日常生活中不會使用到的詞彙,覺得頗有意思。很喜歡文中常常出現的一個詞──「真心適(sim-sik)」,心適為好玩、有趣之意,但用台語唸出又有一分從心的愉悅感。
從開始有意識地多說台語到現在也過了幾年,確實有感受到比起以前更能順暢地以台語進行日常溝通,但在閱讀上果然還是無法馬上進入狀況。之前也一直逃避學習台羅(一方面是真的看著整串的羅馬字有些頭暈就一直推遲),最近也是覺得該從頭學起,雖然也覺得需要以學習外文的方式學母語有些辛酸,但應該也還不遲吧(加油我的腦袋)
4.請說「國語」:看語言的瀕危與復興,如何左右身分認同、文化與強權的「統一」敘事延續讀完一本台文散文的心情拿起本書,作者為出身英國威爾斯,現居香港的作家,本書描述威爾斯語、夏威夷語,以及粵語這三種語言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凋零(或者被消失)以及意圖延續語言生命的人們,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語言的被消失無疑是政治的,不論台語,友人也曾提及教學現場因族語教師的不足而無法讓原民學生在課堂上正規學習母語的困境。雖然無法樂觀面對,但讀完本書之後仍會因書中提及的母語復興人物所言、所做仍然感到一股希望。推薦給正在學習母語或想找到學習契機的所有人。
5.樂土在上:繼《女神自助餐》,劉芷妤寫給這座島嶼的愛與眼淚之歌!【親筆簽名版】比起科幻小說更像是寓言故事,可能是期望越高就越容易失望,讀完覺得沒有讓人感到驚豔的設計(設定/用語/故事發展都是),有些安排讓人覺得想說的東西太多,但塞進來沒有比較好。沒什麼其他特別的感想,但結局的開放感很好,像把閘門毀壞,讓野生動物回歸山林的懷抱自由奔跑,也像青鳥飛越午後的暴雨。
過去在讀《女神自助餐》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感想,劉芷妤是個感受性很強的作者,故事中也都充滿著各種明示,但作品總有種包邊不夠漂亮的感覺,對我來說有點像在看立意極佳但表現手法拙劣的國片之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