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r 讀+
1 years ago
#時事

近年來在「歧視」這個議題上,社會有變得更進步嗎?

根據 Facebook 的資料顯示,人們對於歧視議題的討論持續增加,關注度也逐漸提高,然而,過去 10 年社群論壇上的歧視事件未減反增。

部分群體仍然時常被使用貶低性標籤代稱——如代稱原住民的「番仔」、「烯環鈉(死番仔)」;代稱家庭看護工的「瑪麗亞」等——或在討論時與負面標籤相互連結。

而過去經常被質疑踩紅線、甚至被批評為「歧視製造」的喜劇創作者,又是怎麼看待被貼上負面標籤?政院日前公告的《反歧視法》草案,真的有辦法改善現狀嗎?

一窺社群平台上的歧視與偏見 ▼更歧視還是太政治正確?當偏見爭議搬上社群論壇,當代有變得更友善嗎? - READr 讀+
READr 讀+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6Yo8hfybJIwOFmT96ou2Yp.jpg
READr 讀+
1 years ago
過去 10 年在 Facebook 上最受到關注的歧視議題,以性別類型最多,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涉及刻板印象和霸凌特定性傾向的爭議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 67 起性別歧視事件中,有19 起是政治人物的言論引發的,常受到歧視的政治人物如陳菊。如 2019 年臺北市長柯文哲批陳菊是胖版韓國瑜,或 2022 年民眾黨發言人楊寶楨、黃瀞瑩暗諷「大菊為重」,此番言論都被外界認為具有歧視意味。其中,年代主播張雅琴為此痛批楊、黃「花瓶真的很殘破」時,也被認為涉及歧視。

近幾年,「物化女性」和「性意味標籤辱罵」的案件討論愈來愈多。例如,去年民眾黨造勢請來空服應援團,遭婦女團體譴責是在物化空服員。與此同時,柯文哲及民眾黨受到歧視批評,也有部分網路言論稱白營支持者為「行走的避孕器」,這個用詞也被認為同樣是再製了性別歧視。
READr 讀+
1 years ago
----------

READr 是致力於以資料做新聞與內容實驗的媒體。於 2018 年正式創立,重視與各種專業者、讀者的協作,期望讓以往封閉的新聞編輯室有開放的可能。
如果喜歡我們的報導,歡迎小額贊助我們,或是將報導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READr
立即下載
cftyujmnbvgh
1 years ago
當你們只是把反歧視變成了扭曲的一種文字獄,又要怎麼期待當代能變得更友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