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裡的種子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科林,那大概是男孩的第三個名字。通常大家的第一個名字,據說孩子們在出生的時候會從父母那邊得到;他不是很確定自己有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名字,說實話,他對自己的父母一點印象都沒有,聲音、長相、氣味,不論是什麼都不知道,那又怎麼會記得在那時候獲得的名字。所以他想,他可能有過第一個名字,但只是不記得。
第二個名字是前一個主人給的名字,第二個名字是「坦恩」,其實嚴格來說是「十(ten)」,就只有偶爾有需要的時候才會用「坦恩」這個名字叫他。過去他還不熟悉語言的時候,以為這是同樣的詞,所以不論是哪個名字他都會有反應,所以他會把這兩個算成同一個名字。
第三個名字就是科林。他被那個人撿到後帶回了妓院,被問到名字時,妓院裡的人露出了一臉厭惡的表情,那個人就隨口說了句「從今天開始你就改叫科林」,於是他變成了科林。
男孩其實覺得名字不是那麼重要的東西,只要能夠讓他知道那是在指自己他就無所謂。他不是很清楚,為什麼有人會要執著於名字這種事情。
他過去是這樣想的。
「科林,去幫我拿個衣服。街口的那間店,記得吧?」
「科林——按摩——」
「科林,酒沒了。去跟酒商聯絡一下。」
「科林——」「科林!」「科林。」
進到妓院之後,每幾分鐘就會聽到不同的人喊著那個名字。漸漸的,他也習慣了這個名字。聽起來意外的順耳,科林,男孩很喜歡這個名字的發音,雖然他說不出原因,但他覺得他好像喜歡這個名字。
「這小子怎麼看起來都沒長大啊。不長胖一點怎麼接客,瘦巴巴的,一個客人也沒有辦法撐過去吧。」
除了那個最初把科林這個名字給了他的人,就只有說過那麼一次,在那之後遇到那個人,那個人不是叫他小子就是用其他方式叫他,不曾再叫過他科林。
「不是小子,是科林。」
所以每次他聽到對方亂稱呼自己的時候,總是會這樣回應。
雖然他有了要好好長大的目標,但目前最大的目標,或許是讓那個替自己取名的人,再好好的叫他一次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