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10
八方惡人克里斯叮♪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最近幾年,以「跨國情侶某某和某某」、「某某一家在荷蘭」、「某某遠嫁美國」、「某某夫婦在法國」、「英國爸爸某某」等命名的賬號在中國社交媒體上迅速增多,有些博主甚至吸引了百萬、千萬粉絲,接踵而來廣告、直播等商業運作帶來不菲的收入。但與此同時,極高的關注度也成為一把雙刃劍,令他們受到質疑, 甚至被批是「崇洋媚外」,也有聲音指責他們是當局「大外宣」的一部分。

我記得大學時期 Facebook 還盛行的時候(約莫十年前),臺灣也很多跨國情侶開粉絲專頁。中國社交媒體上的跨國情侶網紅:為何手握「流量密碼」卻遭遇「雙刃劍」 - BBC News 中文
立即下載
我覺得,跟中國打價格戰是不會贏的……迎戰中國電商競爭,美媒:亞馬遜建立低價管道
Instagram 將開放讓創作者製作自己的聊天機器人,用來與粉絲互動。Instagram is starting to let some creators make AI v...
研究發現古埃及的文書人員因長期工作姿勢不良而有多處關節退化問題。

自古社畜多薄命。Study: Scribes in ancient Egypt had really poor post...
維也納蟬聯世界宜居城市第一名。

我看到北京第六名忍不住質疑這個榜單的可信度了。Vienna is the most livable city, again | Semafor
凡是有在寫作或產出內容的人,都會面臨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究竟要把作品做的多「通俗」,才能吸引一無所知的閱聽人,又需要多少的深度,才能留住對題材有深入理解的另外一批閱聽人?身為作者,當然觀眾越多越好,顯然有人認為「普遍」和「深度」其實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深入淺出的作品不是沒有,問題是該多深入又該多淺出?
作品與生物都不該只有一種面貌,多樣性該被保存──個人意見讀《隱藏的宇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