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之前的確是在乎那個榮譽感的。在大二、三以前。轉捩點應該是:對我來說,「技術」已經不是「全部」了。其他人隨隨便便都超越你就不會那麼在意了

(同學75%↑都社會人,只是來補理論跟文憑)
這有個前提背景是:亞洲是習慣所謂的「日漫風」,但巴西人受美漫或者卡通風格影響比較多,畫得多精細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看看兩邊的活動會發現文化、生態很不一樣。
高中葡文很爛,可是很好的朋友會畫一些北七北七的小插圖,上課交流。有些是到現在還留著的。
那前後的價值觀開始由自身到外界去轉變,比起「畫得『好』」,當時的自己更在意的應該是「畫圖可以『交流』」這件事,才沒那麼重視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