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下訂單的紀錄@oukahome on Plurk託楓妶的福,讓我可以回顧實際狀況是如何,畢竟有時我會簡略成概念性抽象人家都看不懂的說法😂

簡單講一下大略供參考,不管是下訂單還是設立目標,都最好要從『內在感受』開始喔,因為這是最強也是最真誠的力量!
latest #10
蘇: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其實這邊說的是《和尚遇見鑽石》的種子法則,同時也是強調因果論的業力法則:「你給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你想得到什麼,就先去付出。
蘇: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再來,不管是吸引力法則、顯化法則、NLP什麼的,都會有共同點:「情緒感受」,這是你的願力是否強大的關鍵因素。

所以我們設立具體目標時,就要不斷去找到這個目標能帶給自己怎樣的感受,盡量去發揮你的想像力,如果不知道就讓別人來幫你擴展。

找到相對的美好感受後,就輪到業力法則,你就要把這個美好的感受帶給別人!你要對誰付出?怎麼做?什麼時候完成?再來,你還要反思美好的感受的對立面,檢視哪些事情會導致這些負面感受?如何去減少且不再做呢?
蘇:
1 years ago
想而當然,也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知道怎麼寫,我也是啊(幹

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對象可以讓我們去付出了,我的主要對象就是媽媽,因為他是我每天都會相處的對象,我每天最能付出的是誰?就是媽媽。

因此我的行動方案都是圍繞媽媽身上開始,我想得到什麼樣的感受,我就先付出給媽媽讓她得到對應的感受。
立即下載
蘇: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這是我目前的世界觀,要不要用都沒有絕對的,不排斥也歡迎去親證喔!

我認為父母是我們先天能量的根,不管願不願意,他們都勢必跟我們生活狀態息息相關,我無法斷絕跟他們之間的聯繫,與父母的關係如何,就會影響著我在生活上的能量/氣運。
.
所以這陣子我都在修父母關係,那麼行動方案其實也很日常,就是「讚美媽媽、關心媽媽、和媽媽分享自己做什麼或收穫、擁抱媽媽、給媽媽孝親費」等等…
蘇: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坦言講,我其實是五六月後才比較有認真做(解盤員緊盯著我🥲)
從被動接受媽媽的愛,漸漸變成我主動去付出給媽媽愛,這陣子我真的有感到很棒、變得很順暢,但這部分怕是我想太多就還是保留觀察。

所以這幾個月,我的關鍵字就是:「無私主動付出→媽媽」
透過這些行動方案能漸漸累積相應的業力(我讓媽媽感到被愛著),那麼這些付出的感受就會回到我身上,這樣大家能否理解呢?
蘇: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付出的對象除了媽媽外,我還有一個想要付出的原生朋友,但不知道怎麼做(當時根本沒再聯繫)

結果開始實踐主動對媽媽好後,這位朋友開始對我所學的東西感興趣,也聽到他覺得有打開視野的反饋,這真的是我始料未及的發展,因為我本來就是擺爛、也沒很積極去鑽研怎麼做,只是單純主動對媽媽好,就這麼水到渠成了。
蘇:
1 years ago
我的親證過程大概是這樣。

不是有一句話叫做「如果你想要賺錢,那你就要先幫助人家賺錢(或是幫他提升財務意識、格局)」嗎?就是業力法則的應用。

但我想其實這些都還是要有人引導,會比較懂得怎麼做,不過若看到這裡的你明白的話,那就可以去試試看,我也還在持續親證中
蘇: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
除了保留前面幾項行動方案,我在月初多了一項新的行動:「給孝親費時,可以附上一張畫圖作品,並上傳IG貼文
蘇: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有點忘記當時解盤過程發生蝦毀,應該是如何給出比預期更高的能量,通常一定是從「原本不會做的事」開始,就是畫圖送給媽媽。

說來惋惜呢,從小時媽媽就很鼓勵、支持我畫畫,也不時叫我畫圖給她或外公外婆,然而我一次都沒有做到,也是才發現到我明明會畫圖,但卻不曾用這份能力為媽媽付出過。

這真的有戳到我的哭點,原來打從意識到要對人付出到徹底,就會發現自己有太多地方要懺悔。
蘇: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除了自責外,也帶著一絲新鮮感,正是因為我從沒做過這件事,若我開始有意識去做後,非常好奇這究竟會帶來什麼東西?

我是否能再帶給媽媽更多開心?欣喜?安全感?幸福?美滿快樂?等等……,一想到能為對我恩情重大的人,多做點什麼還能讓他感到有價值感,那麼我真的會無比感到開心又喜悅。

等開始親證畫圖這件事後,再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屆時再來記錄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