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公司昨天宣布關閉加州分公司,雖然早就被架空開除離開,但還是很感嘆,畢竟我是從無到有的參與,是加州第一個 on site 員工,進去時還是一片工地。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錢都是給美國這邊的高層惡搞光,不知道德國那會不會很後悔來美國。

短短三年,生技從超旺,在矽谷都雇不到人,到現在哀鴻遍野。
latest #23
Kenny
1 years ago
哇!這樣美國這邊還有分公司嗎?
kennylin: 新 CEO 還是美國人,在東岸,去年就已經在東岸找地方,帶進他自己人馬,儀器設備的部分,說是要放棄加州原有的第一代,也不再繼續第二代研發,在東岸直接開展第三代。

這個 CEO 跟上一個美國 CEO 一樣,都曾經在 array 公司當過 sales, 但評價更糟,真不懂投資人為什麼都愛找這樣的人。大企業往上爬,好像都是看數字,不管人品。

昨天在 linkedIn 上看到之前怪物大公司,亞太組提升了一位我很不欣賞的台灣人,原來是台灣業務經理,現在是亞洲 director. 他手下離職率非常高,我聽到的是,他吃部屬的業績功勞很狠,而業務最重視的就是業績數字。不過才看到公司宣布的新台灣 GM, 是一個完全沒有生技背景的,看來公司在亞太的方向應該很多改變。
我離開德國公司時,就跟組裡小朋友預測過,說有 75 M 的新投資,兩年應該沒問題,那時全公司的 burn rate 一個月 2 M. 但都還是建議他們開始找新出路,結果才一年多就沒了。

真不懂上層在想什麼,當時在矽谷蓋了很漂亮的實驗室跟辦公室,完全有考慮訪客觀點,實驗室很多觀景窗,投資人或是新顧客,不需要換衣服進去,就可以觀看個步驟跟儀器操作,我還刻意放 poster 在觀景窗旁,結果德國迪克一上任,就說空間不夠成長,堅持要蓋新的實驗室跟辦公室,放棄才蓋了一年的設備,當時都還沒用到所有的空間呢。

結果聽說光是蓋新辦公室跟搬家,就燒了 20 M, 他把研發部門的人通通擠到沒什麼窗戶黑黑的一邊,坐小座位,連 cube 都沒有,給自己跟 CEO 在窗戶邊留的漂亮辦公室,都還來不及坐進去,兩個人也都被火掉了。
立即下載
咦,感覺錢有點亂花耶
我記得那時新辦公室,要求簽十年約,美國 CFO 不肯簽但德國迪克非常強勢,就是要蓋新的,我完全沒看到他拿出任何成長數據,之前舊辦公室,建造時就已經有五年計畫,空間非常足夠。
只能猜測蓋新辦公室,肯定有人得利,不然為什麼這樣堅持。
Kenny
1 years ago
應該那些投資人就是被騙得團團轉吧, 反正錢是收不回來了.... 現在還在職的人能撈多少就撈多少.
LOL 喵同學
1 years ago
其實要當好老闆很難,佔手下便宜比較容易,為了手下去和上級爭福利不但對上級來說是和績效無關的事,下面的人還永遠希望你能幫他們做得更多。
Florathecat: 這就是我array 公司的前同事們,離職後很多繼續聯絡,公司文化有人情味吧。

array 公司很願意培養員工,裡面的文化是,我把你教會了,之後你就可以幫我,至少我遇到的幾任主管,都很願意提攜屬下。但進到大公司後,主管很多很怕屬下出頭,會打壓,會搶功勞,業務很多都是一兩年就走人,就像產品一樣,都是一次性可拋棄。不像 array 公司,業務是給一年的保障薪水,說是開發新客戶時間長,所以給一年的時間不去擔憂業績,可以好好認識客戶,很多銷售都是很多年的老人。我曾經跟 DC 一位老業務參展站台,就看超級多人來跟他打招呼,他跟我分享 NIH 紮根的重要,哪裡很多 post doc 之後會去大公司去大學,在他們還沒成功時的交情,強過等他們成功之後再去抱大腿的。而那家大公司就非常殺雞取卵。
那位我不喜歡的業務經理,是一次我去台北分公司晃,他不知道我借用平常沒人的新加坡老闆辦公室,他在隔壁講電話,很兇狠的要一個新人把一個舊業務手的客戶接過來,然後把說他會負責把舊業務逼走,我在隔壁聽得很心寒。
之後看他的上司,把我們台灣的鑽石業務逼走,我也就沒很意外。我們花了四五年的時間,穩下台灣基因庫的案子,除了台灣那位業務的辛勤跑腿,美國這也是全力配合,台灣業務一直安排接待高階主管跟研發主管訪台,不時還要陪同中研院人員訪美。結果最後案子結束,上台領獎的,都沒有 array 的人。
我那時有問台灣業務,你為什麼同意換組,放棄之後這麼穩定至少五年的大客戶,他說,那位業務主管說,雖然這個案子是穩定的大筆收入,但業務的目標也會成比例的提高,達不到目標就沒獎金。感覺就是威脅他,你不讓出這塊肥肉,我也有辦法讓你吃不到。
LOL 喵同學
1 years ago
那家大公司反正業務面廣,疫情期間single use bags and bottles賣到斷貨,是人家來求他們賣,當然不在乎手下人。
LOL 喵同學
1 years ago
其實我前公司文化也超差,但我離職後還是會和前同事們連絡,畢竟最好的team building就是大家一起抱怨老闆,然後我們永遠有新話題可以抱怨 XD
Florathecat: 哈哈哈,罵老闆,一起講壞話的確是很好的 team building.

我們之前好像比較常一起罵那種不能得罪的客戶。
Kenny
1 years ago
arrays: 我以前都是跟老闆一起罵更上面的老闆或是罵其他部門的同事 業務 :-P
有人就有江湖,只能盡量找利益相符的老闆和環境,即使同一個老闆,環境變了,利益不相符了,大概就是好聚好散的時候。長期處在利益不相符的狀態,對兩邊都不是最佳解吧。說穿了,老闆不是家人,職場就是公司拿錢來買你的時間,這家公司給的條件(環境,老闆,薪水...)不好, 要不精進自己搶資源的能力,要不就另找一家願意出好條件的公司, 熬下去真的只是偏安, 短期可以, 長期真的還蠻傷的。
superluka: 你也是經歷很多吧!

那時在那家大公司,我很難過的是,自己同胞台灣組背刺我,反而中國組對我還不錯。

可能台灣市場太小競爭激烈,台灣組怕我回台灣搶他們的飯碗?我那時的確有說,因為家庭,我有考慮搬回台灣。但那時我只希望台灣的大案子順利成功,那個產品我很早期就參與產品核心發展組,中國日本韓國都是我去做產品訓練的,我的角色是 support 不是業務不是 PM, 是來協助,不可能搶功勞的啊。

而中國組感覺都很有自信,完全不擔心我這個外來的人,能夠在他們地盤上搶資源吧。 不過我接觸的,中國組的水準的確比台灣高,在亞洲能進外商的,學歷經歷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光是英文能力,中國組就明顯比台灣組強很多
LOL 喵同學
1 years ago
美國也有很多公司內部競爭激烈,搶功背刺完全不手軟,敝局不少業界的同事,都是因為受不了那種文化才來的。
Florathecat: 所以業界沒有真正的朋友啊

我那時可能對台灣自己土地的期待太高,而且我還私心有多幫台灣組,所以失落感才這麼大。在工作上很防印度中東俄國人,但之前在工作上遇到的台灣人不算多吧,所以沒有戒心。
Kenny
1 years ago
arrays: 我在前公司是被在台灣分公司的主管跟他在美國的VP(英國人)搞... 這兩個人惡名昭彰,可是公司都拿他們沒辦法,因為他們有最大咖的SVP罩.... sigh.
Q先生
1 years ago
台灣的員工,非常不喜歡看到外地空降的台灣人主管,會在暗地裡覺得,我在台灣分公司做了這麼久,你「憑什麼」過來對我們下指導棋,對當地業務沒有我熟,薪水多那麼多..... 之類的。
SoQueer: 的確,台灣的薪水確實數字我不知道,但我相信美國的薪水比台灣高非常多,光是餐費就非常不同
那時跟我「比較」好的是一位「海歸」,大學在加拿大很強的 UBC, 研究所到美國波士頓讀,分別在美國兩個藤校研究中心做過,回台灣是因為配偶成為中研院PI 。她就跟我說過被本土同事背刺的事情,但感覺她家境很好老公也很強,並不是很需要這份薪水的,就沒有跟人鬥。
我原本提名她接手 array, 除了她英文好,主要是她有 基因分析的背景,結果被一位本土資深同事截胡(背刺我很狠的同一位),但基因分析真的不是賣十多年儀器的能搞定,加上常常需要跟美國的晶片設計組討論,最終還是派海歸那位出來。換負責人時,加州同事好高興跟我說,總算有一個聽得懂的。
Q先生
1 years ago
arrays: 如果你是在美國辦公室和他們視訊,偶而回台灣考察一下,這種還好。如果是和台灣本土同事每天上班下班,你的薪水卻比照美國,台灣的同事一定會很不平衡(當然我不是說他們的想法就一定是對的)你在專業領域可能還好一點,我這種商管/行政類的空降主管,肯定被整到死。我大學同學(本土)就向我抱怨過這些事。
SoQueer: 那位海歸同事拿的是台灣薪水,她跟我說很大的 pay cut. 另一位從新加坡轉回台灣的,也說是 pay cut, 但因為給管理職,加上家人,才回台灣的。

我覺得美商調在美國的員工去亞洲,不全是英文,很多還是文化跟人脈,以我自己的例子,有事我知道要找什麼人,甚至一些是以前一起吃喝的,可以直接 text, 而不需要走正式通報流程。對於美國的公告,我也比較快猜出言外之意,新加坡人英文不是問題,但不見得懂。

後來在德國公司,我也發現我聽得懂美國 CEO 的 BS,那種跟他認真就輸的,哪像德國同事是很認真的相信,完全不懂這是老美的虛偽。

最近一個朋友有個面試,問我認不認識那公司的一位 VP, 我在領英上看到有共同認識的人,就問其中一個比較有交情的,對方回答很快:
說他們曾經同在 xx 公司,we had good work relationship.

看到就這樣一句話、我就懂了,說謝謝

然後轉頭跟要面試的朋友說,那傢伙肯定是個混蛋。
不然我那位美國前同事,應該會熱心問有什麼需要幫忙,而不是冷冷的「工作愉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