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泡魚🎩🔎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意外又寫了一篇,跟之前那些一起放在AO3整理了

先哀嚎一下,
為何年底對岸有卡薩諾瓦巡演我們沒有??
https://images.plurk.com/2zHnOsEOGeDzkxUpN9PbA7.jpg

先前想說應該資料差不多寫完了,結果最近又意外找到非常令人驚喜的創作家們關聯性、就來更新一篇了,未來如果還有看到還會再更新。
--------------------
〔法札、唐璜、卡薩諾瓦——唐喬凡尼與卡薩諾瓦〕

#DonJuanMusical
latest #12
掰噗~
1 years ago
我也想不透 (p-doh)
先提寫這篇的緣由:最近巴黎奧運開場中看到歌劇《卡門》的樂曲橋段,突然想到如果將她跟莫札特的歌劇《唐喬凡尼》(詳見先前莫札特那篇)做些對比應該會很有趣;另外與唐璜形象相當像的史實人物卡薩諾瓦(Giacomo Casanova)不知是否有什麼關聯?筆者便在搜尋些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到我們的老熟人——羅倫佐(Lorenzo Da Ponte)。(之後有機會再寫唐喬凡尼和卡門的比較分析)
--------------------
先提寫這篇的緣由:最近巴黎奧運開場中看到歌劇《卡門》的樂曲橋段,突然想到如果將她跟莫札特的歌劇《唐喬凡尼》(詳見先前莫札特那篇)做些對比應該會很有趣;另外與唐璜形象相當像的史實人物卡薩諾瓦(Giacomo Casanova)不知是否有什麼關聯?筆者便在搜尋些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到我們的老熟人——羅倫佐(Lorenzo Da Ponte)。(之後有機會再寫唐喬凡尼和卡門的比較分析)
--------------------
立即下載
據史料,羅倫佐出生於1749年的威尼斯共和國,他在1777年第一次遇見卡薩諾瓦(Giacomo Casanova),由於這兩位威尼斯人志同道合、愛好冒險、周旋於愛情,很快便並成為密友。在羅倫佐個人的回憶錄中,也有多次提及這段長達幾十年的友誼。

1781年,在奧地利的羅倫佐因為朋友卡特里諾·馬佐拉(Caterino Mazzolà)介紹前往德國任職,做一份劇院劇本翻譯工作(馬佐拉還為他提供了一封給薩列里(Antonio Salieri)的介紹信,不過因篇幅這邊省略些細節,有興趣可以自行查詢)。1784年,羅倫佐在維也納再次與卡薩諾瓦相見,甚至卡薩諾瓦還資助他一些資金。
在1792年左右,羅倫佐正要前往巴黎,但因看到法國政局動盪而決定改去倫敦。他在維也納最後一次見到卡薩諾瓦,這個旅途卡薩諾瓦陪伴他前往德累斯頓、同時也建議他去倫敦而非巴黎,而羅倫佐在英國待一段時間後就移居美國並去世於紐約。
(以上關於羅倫佐和卡薩諾瓦的故事,為防止失焦筆者僅摘錄部分,若有興趣可以網路上自行查找有一些相關研究講述)
--------------------
而在這段友誼故事中,有些學家認為卡薩諾瓦「對於《唐喬凡尼》的創作有靈感貢獻」或甚至「認識莫札特」,不過這些說法較沒有直接證據,可以當軼聞來看(若有錯誤歡迎協助指正)。

卡薩諾瓦本人也是歌劇愛好者,而兩人在布拉格時就定期會參加當地藝術贊助人在別墅舉辦的音樂會,這種音樂會是各方藝文界人士交流的地方,據信其中包含當時30幾歲的莫札特。
此外,邁斯納(Alfred Meissner)在他根據身為布拉格的歷史學家的祖父留下的筆記、著作出《Rococo Bilder》(1876)一書中,便聲稱卡薩諾瓦曾參與《唐喬凡尼》的創作。此書中提到卡薩諾瓦在當年十月份的《唐喬凡尼》排練期間參觀劇院,但當時莫札特譜寫音樂尚未完成,很不開心的演員就把莫札特鎖在一個房間裡、寫完才能把他放出來(超好笑這很莫札特XDD)。而據書中所說卡薩諾瓦說服他們釋放莫札特、讓他完成作曲,也協助在幾個《唐喬凡尼》劇中關鍵場景給予建議並對劇本進行微調。
另外一些間接證據是,十月份莫札特對《唐喬凡尼》劇本進行最後修改時,達龐特不在布拉格,但卡薩諾瓦在;且1900年代初研究人員在杜赫科夫城堡卡薩諾瓦留下的史料中,發現似乎提到《唐喬凡尼》台詞和場景的相關筆記(但有人認為這僅是卡薩諾瓦自己娛樂而寫作的筆記)。
--------------------
簡而言之,莫札特與卡薩諾瓦是否認識、卡薩諾瓦是否影響了《唐喬凡尼》這個創作仍有些模糊的空間;但羅倫佐與卡薩諾瓦長達二十多年的友誼卻是不容置疑的。發覺史料的過程中,發現最近算很喜歡的其中三部音樂劇(唐璜、法札、卡薩諾瓦,啊還給我有兩部都是醬馬可主演?)居然是以這種形式串連在一起,真的讓人再次覺得藝術界好小(?
====================
哇耶!機器狼馬上來看看汪
嗚嗚... 可是機器狼要上班呢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