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政府體制
元首首長分殊化、元首權力、委員會制
總 一人、分立、不負責 無法、彈劾罷免否決
非正式 說服權 紐塔斯特口袋否決 10天
選舉人團 間接少數總統、分立政府

內 不同、融合、負責 提早、副署解散不信任
聯合內閣類型、少數政府 朝小野大

半 兩人、分立融合、負責 提早
共治、換軌 總理總統 總理國會法VS台
超級總統政黨總統化權力衝突我國憲政
latest #182
某a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pPijHmo5z2sQFZ389BUZ5.jpg https://images.plurk.com/2rZFl6UbXHejxkkgrPVAhw.jpg https://images.plurk.com/7nCMerpNurNsVkp96FCH5K.jpg https://images.plurk.com/5WauWJhBIh1wJfXh83u95A.jpg https://images.plurk.com/7AH38IjDNqiSQGJp4Iw4Bk.jpg https://images.plurk.com/YLigOlt7oI14PKRveJolN.jpg https://images.plurk.com/5DTbOacTxuJ4LdQjO41k6Z.jpg https://images.plurk.com/1vk0IhSeMocHpcdQ8fukls.jpg https://images.plurk.com/43KN9kH7xDixXfjyNv0fHv.jpg https://images.plurk.com/10fBsY3S8ekfEg0z5qsunM.jpg https://images.plurk.com/4ozsHEVNMzQBHEgvDe6dOM.jpg
某a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AmvzZ1FU1Rlw25w8JJycn.jpg https://images.plurk.com/5WATpbckwwc8NdMkMcJs3U.jpg https://images.plurk.com/2uIWXsa2hDiS4AjfwMZpbU.jpg https://images.plurk.com/356WaEDzQvlB43LKIRYCqj.jpg https://images.plurk.com/6HPOyjNCMQdoMMlzJJl1va.jpg https://images.plurk.com/2GRYwNh9He1PB2qqZvZXa1.jpg https://images.plurk.com/5QTAZ6AVgnL3hDM5yTWlUt.jpg https://images.plurk.com/5pnQgxevYnmIhPvRKrnn3w.jpg https://images.plurk.com/5FpZdQ0p4GkLOaatMsxsEc.jpg
某a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7x7Fgx5yUd523ZXlXxSx5S.jpg https://images.plurk.com/5NQgR5Ied2sD4VlwqjvmGT.jpg https://images.plurk.com/40rf7OnZe2qr3cqrg3Mb4b.jpg https://images.plurk.com/4h4KG2JsPN10pwH3wH4Rpy.jpg https://images.plurk.com/1iad81S3oqKL4gmx9VI29p.jpg https://images.plurk.com/ZTBn5j5PsEgMKCK2K3HX3.jpg https://images.plurk.com/3oVYOaV8IXObgaqdhJKpI6.jpg https://images.plurk.com/73BGR4XT2H2pvG8i4u5qYM.jpg https://images.plurk.com/1uFmepTQYIMXgpAn2HzxFI.jpg
立即下載
某a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2MY0B2Xfrkfy5a0eDAul8W.jpg https://images.plurk.com/6B4hmeJdOKXiWYs9jtZE2m.jpg https://images.plurk.com/46XakXFGlZjEKdSf2Ue3oi.jpg https://images.plurk.com/1CnCpLfs7mLnhwc9VUGuRC.jpg https://images.plurk.com/LryzAEY46j2Y3O0To2nUd.jpg https://images.plurk.com/1DpBD90duatplp5UKQ8lna.jpg https://images.plurk.com/5EeTDeBKC8kt73pKbiF53N.jpg https://images.plurk.com/3omTzLtFmLZClzLQWmxg35.jpg
某a
1 year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政府

早期 政府 = 國家

1832 主權在民、元首及行政首長分殊化

現代 民主 → 政府與國家 為各自獨立概念
政權輪替 ≠ 國家滅亡
某a
1 years ago
傳統政府 VS 現代政府

統治基礎 君權 ↔ 人民同意 + 法律
統治層次 君王 ↔ 官僚體系、三權分立
政治決策 君王獨斷 ↔ 多方影響、正當程序
政治權威 君權 ↔ 民意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國家元首、行政首長分殊化

背景:美國法律 + 英國內閣制 之產物

美 1789 憲法確立 總統為最高行政首長
法定層次 第一次確立

1832 英國女皇確立為 虛位元首
總理為最高行政首長法治基礎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國家元首

國家之象徵,對外代表國家,對內踐行 政治中立 之角色 虛位元首不介入政治
為三軍、文官、警察所效忠者

原則:議會主權、不干涉政府、政治中立

權力 建議權、受告知權、協調組閣
例外 部分政治實權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國家元首之例外權力 學理 VS 實務

學理 → 不涉政治
實務 → 部分政治實權

1.豐富政治經驗 → 施政建議 英國女皇

2.歷史地位、民間聲望 英皇、泰皇、日皇等
體制外影響力 衝突調解、精神喊話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3.民選 → 正當性
憲政危機時與首長抗衡 德 總統 ↔ 議會抗衡

4.憲政規範不清
例:台 總統、行政院長 權責不清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行政首長

行政權之領導人,負責決策、法案擬訂等工作

通常由人民選舉而出,依選舉結果組織政府,因而具一定 正當性基礎(選舉)

通常被期待為政策的推動者 回應民意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分殊化之意義

1.君權 → 民主 君主集權 → 民選決策者
象徵性元首 ↔ 實權行政首長

2. 民主之必要條件 but 通常改革較溫和
元首、首長為同一人 → 革命路線居多
元首、首長為不同人 → 議會路線居多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我國元首與行政首長

憲法35 總統為國家元首
憲法53 行政院為最高行政機關
行政院長為最高行政首長

憲增3 行政院長由總統任命
由誰選出,向誰負責

小結:導致 權責不清、實務上雙首長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委員會制

1.國家 元首為總統
聯邦行政委員會成員 輪流擔任

2.最高行政機關為聯邦行政委員會
成員 不得兼任 議員、法官**

3.行政委員會 完全服從 國會
分權 BUT 無制衡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4.公民複決制衡國會 唯一機制 主權在民

代表 瑞士 人口規模較小才有順利施行可能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政府制度設計原則

1.國家元首與行政首長是否為同一人

2.三權關係 融合 or 分立 身份、職權、責任

3.由誰選出,向誰負責

# 制衡可被對抗,不可抵消

# 當代民主政府特質
分權制衡、憲政民主、有限政府
民意政治、法治政治、政黨政治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總統制美、墨西哥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民選 總統 同時為國家元首和行政首長

行政、立法、司法在形式及法律為 分立 狀態

同時透過 否決權彈劾權司法審查權等機制相互 制衡 之政府體制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特徵

a 元首與首長、選舉
1.元首與首長為 同一人
2.直接 or 間接 民選 選舉人團

b 身份、權力 關係

1.強調 三權分立原則
2. 提早解除職務 之設計
3.專屬身份:三權 身份不得重疊/兼任
4.專屬權力:三權 職權不得重疊
立法:法案、預算案審議、人士同意權 等
行政:政策執行、人事提名權、人士任免權 等 司法:司法審判、司法審查權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c 責任關係
行政 向立法負責 → 報告或諮詢 X
立法無法使總統以外者下台
行政無法使立法提早解決職務

d 制衡機制
彈劾、罷免、否決權 等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制衡機制

最初設計 立法優勢 凌駕行政權
源自英國內閣之信任

國會 決策權
總統 建議性、程序性權力

1930年代 行政優勢

總統 說服能力 紐塔斯特 非法定權力
影響國會及人民之認同、支持
能否 有效執政 之最重要原因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國會權力 彈劾、罷免

總統非正式 說服權力
政治任命、肉桶立法、衣尾、聚旗
政黨領袖 政黨提名、預算編列

正式 否決權 國情咨文 立法建議 預算 外交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A 總統制下 總統之非正式權力

說服權力 紐斯塔特 1964 《總統之權力》
主張總統之權力源自 說服權力 ,而非憲法
權力基礎 與國會、文官、媒體、法院 關係

a 總統所能掌握之政治資源
b 總統本人之性格特質

# 口袋否決 憲政慣例 總統與國會非正式默契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a 政治資源之掌握

政治任命 肉桶 衣尾 聚旗 政黨提名 預算編列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1.政治任命 提名、任命、政治酬庸

2.肉桶立法 為利益塞入不需要之條文
總統協助提案 行政侵犯立法

3.衣尾效應
透過 個人魅力、知名度為他人站台、募資

4.聚旗效應
國家動盪時,給予 安全感,通常支持度↑

5.其他
兼任政黨領袖 政黨提名
經濟計劃領袖 預算編列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b 美國總統性格分析 政治心理學

研究過去總統之行為推導人心理狀態、性格

積極/喜歡 不積極/不喜歡
活躍 傑佛遜、羅斯福↔亞當斯、尼克森
甘迺迪、老布希↔詹森

不活躍 麥迪遜、雷根↔華盛頓、文森豪
哈定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B 總統之否決權

國會法案通過 10天內
總統可行使 否決權 → 退回國會重審
國會三分之二通過 → 否決失效

# 口袋否決 憲政慣例
國會和總統之非正式關係/默契

國會閉會 前10天
總統 滯留法案 達否決效果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否決權之限制
1.時限門檻 10天

2.可能得罪國會、造成衝突
小羅斯福 635次 ,多數總統在102次以下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C 總統之國情咨文、立法建議權
1933 憲法賦予總統咨文、建議權
→ 立法構想之實質權力

D 總統之預算權
預算局統一規劃、制定各部門預算計畫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E 總統之外交權
憲法賦予參議院外交條約簽定權
BUT
總統 行政協定 → 不經參議院、三軍統帥同意
以『戰爭事實』逼迫同國會同意軍事行為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A 國會之彈劾罷免權

a 彈劾 法律責任
一般官員 眾議院提出 → 參議院審理
正副總統 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審理
美國副總統兼任參議院院長

b 罷免 政治責任 美國無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總統制之優缺點

優點
1.權力分立, 理論上防止獨裁

2.人民直接或間接選舉 國家元首、行政首長

3.民意基礎 → 正當性

4.總統權力集中 → 效率

# 防止獨裁之 反例
開發中國家 1980前
魅力型 + 軍隊領導人之獨裁總統為多數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缺點

1.行政立法政治僵局,且無解套
無法讓對方提早解除職務下台

2.若無有效政治文化支持,易形成獨裁政權
如上述反例

3.選舉 零和結果/贏者全拿
→ 容易產生衝突、失敗者之混亂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林茲評總統制 兩不利特質

1.雙元民主正當性
總統國會 皆可宣稱具 民主正當性(民選)
衝突時以此宣稱 → 矛盾 + 較難辨別責任歸屬

2.僵硬性
行政和立法間欠缺使對方提早解除職務之設計
僵局難以解決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美國 選舉人團制
憲法第二條
公民 → 選舉人團 → 總統 間接選舉

背景:對人政治判斷能力之不信任
→ 選舉人團制為 折衷 之選擇

總票數538票
眾議院 435 按人口計算分配
參議院 100 每州兩票
華盛頓特區 三票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評價
a 反民主之 間接選舉

b 未考慮政黨要素
過半州法律規定須符合政黨之立場
→ 選舉人出自於政黨指示 or 個人意志?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c 制度設計問題
1.選舉人票取得之規定幾乎為 贏者全拿
對票少之選舉人團有 排擠效果
+
2.轉換席次比例不同
選舉人票和普選票無法完全轉換

少數總統
當選人之選舉人團票數高於競爭者
BUT 全國總票數低於競爭者
例 2000 布希 、2016 川普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若總統候選人票數相同 or 未過半
憲12修 → 相同時
參議兩院分別推舉正副總統候選人
眾議院 → 總統
參議院 → 副總統

由於 美國國會常改選 + 柔性政黨
正副總統不同政黨 1842 傑克遜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政治僵局 分立政府

行政權與立法權 由不同政黨把持
由於行政不對立法負責抗衡
總統對立法機關之掌握難度較高

政黨對立時 → 僵局可能性增加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分立原因

1.總統與國會 選舉時間不一致
2.總統與國會 任期不一致
3.普涵政黨 主張差異不大 → 選誰皆可

解決方法 有時亦為原因

1.修改選舉時間、任期
2.採比例性較低之制度使 政黨分化降低
3.建立總統之 說服權力,運用政治資源
4.柔性政黨制 → 減少說服阻礙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我國出現分立政府

因 無說服權力、柔性政黨制 以解決
→ 較難解決

BUT 任命多數黨為行政院長
左右共治 可能解決問題
(上述方法 + 左右共治)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2016 美國總統大選

川普 普選46.1% 選舉人票 304票
希拉蕊 普選48.2% 選舉人票227票
關鍵大洲由川普拿下 → 第五位少數

選舉人票轉換多為
FPTP 領先者當選/贏者全拿制

對選舉人票少之州有 排擠效果
選舉人團制無法完全和普選票呈現轉換關係
某a
1 years ago
# 美聯邦複雜關係 → 不同時期聯邦主義

1.平行制衡 分權、人事業務重疊等
2.垂直制衡 中央 ↔ 地方
3.柔性政黨

# 薩多利 總統制特徵

1.元首固定任期,直接或間接民選
2.行政部門不受國會改選而組成或解散
3.總統直接領導、任命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搖擺州/戰場州/游離州/關鍵州

指美國選舉中,沒有特定候選人擁有壓倒性支持度以取得選舉人票之州,為各政黨爭取之地

↕ 政黨花較多心思爭取 搖擺州 關鍵少數
↕可能忽視安全州民意

# 非搖擺州/安全州

特定候選人擁有壓倒性支持度之州

通常稱 支持民主黨之州為藍州,共和黨為紅州
某a
1 years ago @Edit 7 months ago
# 總統制成功條件

1.富有民主精神之政治文化

2.彈性之政黨制度
兼具 總統說服、監督總統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內閣制英、德、加、義、荷、丹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國家元首通常為 虛位元首
行政首長為 國會內部之內閣總理 間接民選

行政權、立法權之融合關係
議員能 兼任 閣員,具 國會辯論、提法案權力

透過 不信任案解散國會 機制相互制衡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特徵

a 元首與首長、選舉
1.元首與首長為不同人
虛位元首、內閣總理

2.內閣總理為 間接民選
人民 → 國會 →總理

b 身份、權力 關係

1.權力融合,衝突時仍有制衡
2. 提早解除職務之設計
3.身份:行政立法 得兼任
4.權力:行政立法 得重疊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c 責任關係 行政向立法負責

d 制衡機制 使行政立法仍有 區分

1.行政 解散國會 ↔ 國會 不信任案

2.副署制度 元首 ↔ 首長權責區分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背景:議會主權/巴力門中心主義

議會乃國家最高 主權 機關,可獨立對主權事項進行決策而不受限制

代表 君王權力之限縮 、國會民主正當性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1688 光榮革命
權力法案 英王不可干涉立法事務
行政立法分立

1832 選區改革法案
5%人民可參與國會選舉 正當性
英王不能干預總理選舉
虛位元首、行政首長分殊化 + 議會主權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1880 現代 政黨 控制黨員
議員自主性下降
內閣重要性上升、立法相對式微

1980 柴契爾夫人 行政強勢
國會成為象徵政治之辯論場所

近年 政黨衰弱國會興起
例 脫歐公投、萊文修正案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制衡機制/政治機制

副署、解散國會、不信任案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A 副署制度
源自 君王無誤之概念

形式 元首簽署、公佈
實質 國會通過 → 首長副署 → 元首簽署

象徵 首長對政策負責,元首為中立角色
元首、首長權責區分

例外 德國總統拒絕簽署 憲政慣例
不同憲政發展而產生之差異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B 不信任案 政治責任
國會透過不信任投票,追究內閣之政治責任以解除其職務

通過 → 內閣下台
不通過 → 內閣可反制,視各國規定不可再提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a 信任投票
內閣為 強化自身領導地位國會信任主動提出之投票

b 暗示性不信任投票
國會否決特定法案之方式暗示對內閣之不信任

若不改善可能提出不信任案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c 建設性不信任投票
德國特有制度 無解散國會之制衡機制

目的為 減輕不信任案通過後解散國會、改選之成本 ,由眾議院於 提出不信任案前先選出繼任之總理



看守內閣
不信任案後,原有內閣解散
但下次選舉前仍由原內閣維持運作,僅 消極維持,而不積極決策或作重大變化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c 解散國會
被動發生 ; 例外:法國 主動發生

國會全面改選解決特定之政治僵局、尋求民意之表示

多數設計解散國會為被動發生,僅可於國會對內閣提不信任案通過後,才能由總理提出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由誰選出,向誰負責
內閣向國會負責 不信任案 ↔ 解散國會 制衡

各國設計不同
德國 建設性不信任投票 → 無制衡機制
台灣 首長元首權責不清,無法制衡實際決策者
法國 主動解散國會,無須負責 → 行政強勢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影子內閣

部分內閣制國家為有效監督執政黨、隨時執政之準備,而編制和實際內閣相同之團隊

其對執政黨進行監督、研究,並累積政治實力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內閣制優缺點

優點/相較於總統制
1.行政立法 具統一性,減少政治僵局

2.可透過相關政治機制 解決政治僵局

3.成員多數豐富經驗
有助領袖人才培養、溫和議會路線議會路線

4.內閣制以 政黨為運作核心
人民可依政見選擇、究責對象明確
# 較可防止民粹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缺點

1.解散國會成本高,不宜常用

2.若政治權力集中,可能出現 強勢政府
例 柴契爾夫人

3.反民主之元素,首長並非 直接 民選

4.內閣之組成需為 多數
小黨林立 → 耗時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政治僵局 少數政府 內閣、混合

指內閣制、混合制中,組成內閣之政黨 在國會所佔之席次 並未過半,形成 朝小野大 之情形

由於行政對立法負責 → 易受牽制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產生原因

1.預期觀點 不想接爛攤子
政黨基於未來選舉、組閣空間之考量,而允許未過半的多數黨組閣

2.制度規定
部分混合制 缺乏總理任命需經國會同意

3.德國 建設性不信任投票
看守內閣因為政黨退出聯盟而未過半
在下次選舉前亦不能改組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解決方法:不信任案、解散國會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內閣制成功條件/內閣制如何順利掌權

深受政黨影響
剛性 + 兩黨 較 柔性 + 總統制 更有發揮空間

1.剛性政黨制
內閣須獲國會支持 → 以黨紀控制
亦可減少行政僵局

2.政黨數目及方式不宜太分裂 or 離心化
若政治不穩定,易受小黨牽制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內閣分類
1.單一政黨內閣制
2.聯合內閣制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聯合內閣理論

內閣由 多個政黨聯合組成
形成通常和 社會分歧選舉制度 相關

最小獲勝、最小規模聯合、最少數目政黨
最小範圍、政策取向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特徵

1.政府運作相對不穩定
2.組成政府難度較高 形成共識難
3.小黨有勒索潛力
4.多黨聯合 → 難以課責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a 最小獲勝內閣 追求權力極大化
實務上仍需考慮政策及意識形態等因素

1.組成內閣之聯盟在國會中佔 絕對多數 過半
2.內閣中之政黨 皆能影響執政
若有政黨退出,則失去過半優勢

追求 權力極大化思考最經濟之聯合
跨越門檻 + 不需考慮小黨

例 A 8、B 21、C 26、D 12、E 33
→ ABC、ADE、BCD、BE、CE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b 最小規模聯合內閣
最小獲勝之前提 + 最低過半席次

→ ADE

實務上仍需考慮政策及意識形態等因素

c 最少數目政黨聯合內閣
最小獲勝之前提 + 最低政黨合作數目

→ BE、CE

d 最小範圍聯合內閣
最小獲勝之前提 + 意識形態光譜靠近

e 政策取向聯合內閣
政策取向相近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超量內閣
政治偏好、威脅、制度規定、避免小黨勒索

內閣中政黨數目或總席次 超越最小獲勝之標準
→ 出現非必要政黨

產生原因

a 政治偏好
b 情報效果
為避免小黨勒索潛力 → 使小黨互相牽制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c 對抗威脅
特定時期聯合對抗威脅

# 大聯合政府
組成政府之政黨數 遠高於超量內閣
通常於國家危急時出現

4.制度規定
須有同等代表權 + 輪流執政 比利時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總統制 VS 內閣制 VS 混合制
https://images.plurk.com/2AXjBWDNCMYXdLqFvgZ8Qe.jpg
https://images.plurk.com/5ze8uqUQGDjFIKpNq73Bp6.jpg https://images.plurk.com/46T9qIvhbgNs2Rhql7OtRk.jpg https://images.plurk.com/5jFuvMe3Ikkvem7xw0vspV.jpg https://images.plurk.com/1h2VIKx7foNNTaOogHtqht.jpg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比較項目
三權關係
元首角色 實權 or 虛位
元首、首長產生方式
政治責任 誰向誰負責
制衡機制
政黨柔性 or 剛性
政治文化
優缺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內閣制為何優於總統制
效率、專業、溫和、責任

1.效率
林茲 總統制僵固性
內閣制 → 行政立法合一之效率

2.專業 內閣資深制 → 專業經驗

3.溫和
總統制選舉之贏者全拿可能造成衝突
+ 內閣制具 協商 傳統

4.責任 較易分辨責任歸屬 究責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21世紀英國內閣制所受之挑戰

前提:2016 脫歐公投通過

1.多位閣員請辭
2.數十次暗示性不信任投票
3.兩次不信任投票 未通過
4.國會改選仍為原班人馬 仍為保守黨
5.試圖剝奪內閣決策權 → 萊文修正案
某a
1 years ago

1.議會主權重現、黨紀效果削弱
重大政治社會爭議 + 網路興起 + 政黨解組
→ 黨紀削弱

2.萊文修正案 內閣抗衡總理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混合制/半總統制/雙首長制/雙軌制/搖擺制
法、台、俄

因應不同國家憲政發展,有不同結果

較晚民主化之國家試圖於 威權 ↔ 民主 平衡
→ 折衷之混合制,通常具 威權 傾向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源自 法國對 第三共和、第四共和失敗之改革,由 議會主權 轉為 行政權優勢

具,兩位最高首長 民選總統和行政首長
,兩者 行政權限劃分較模糊,通常與行政首長之任命方式相關

三權關係 分立又融合 ,內閣成員不得兼任議員,但可提法案、需至國會接受質詢

制衡機制因各國制度有所不同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特徵 不同國家不同實踐方式

a 元首與首長、選舉

1.元首與首長為 不同人
民選實權元首 總統
須向國會負責之行政首長

2.民選總統
行政首長 選舉 or 任命方式 各國不同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b 身份、權力 關係

1.權力分立又融合
2. 提早解除職務之設計
3.身份:行政立法 不得兼任
4.權力:行政立法 重疊 + 專屬

a 行政
(專屬)政策執行、人事權(任命、提名)
(重疊)可提法案 BUT 無法案審議權

b 立法 (專屬)法案審議、預算審議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c 責任關係
行政首長向立法負責 出席國會報告、質詢
雙方皆有使對方提早解除職務之方法

d 制衡機制 各國不同

e 總統之權力
總統權力大小取決於 總理之任命方式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混合制之優缺點

優點
1.行政權力集中,理論上效率較佳
2.多種政治機制設計,理論上有利 彈性運用

缺點
1.總統、總理 權責不清
2.權力相對集中,易 有威權特質
3.易產生 政治僵局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混合制特徵 杜瓦傑 擺盪特質
民選總統 + 憲法實權 + 獨立於總統外之總理

1.人民直選之總統

2.總統具 憲法上實權
BUT 不一定規定於憲法中

3.有獨立於總統外、向國會負責之內閣總理
總理於國會獲得支持時,享有具體政治實權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不同混合制之元首與首長
依憲法規定、憲政結果分類

1.憲法規定總統逕行決定
BUT 憲政結果仍需國會同意

法國 1986 左右共治
須國會同意、總理對國會負責

2.憲法規定須國會同意
BUT 憲政結果 總統逕行決定
例 俄羅斯
某a
1 years ago
3.皆為總統逕行決定 不合理

台 憲法未規定總統為最高行政首長
BUT 總統擁有決策權、行政首長任命權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左右共治/共治政府、換軌 政治僵局
我國無此現象

換軌 擺盪 總統總理 ↔ 總統議會
混合制中,總統與總理屬相同政黨時,政府運作傾向總統制;分屬不同政黨時,傾向內閣制

左右共治 源自法國之憲政慣例
法國習慣依意識形態投票,因此通常為左派政黨與右派政黨之對立

當總統與總理分屬不同政黨時,稱 左右共治,為一種 政治僵局

尊重民意、回應性之同時,可能產生 效率下降、社會對立上升 之情形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左右共治之起源及發展

1986 法 密特朗總統和國會多數為不同政黨
→ 國會要求任命其等同意之總理

1986~1988 硬性共治、衝突抗衡

左派 密特朗、右派 席哈克
左右派對立 + 第一次左右共治 → 衝突

→ 妥協
總統 負責國家國防、外交
總理 負責其他權利、內政
某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1993~1995 軟性共治

左派 密特朗總統、右派 巴拉杜總理
已有經驗 + 密特朗依法不得再連任
→ 相安無事

1997~2002 軟性共治已成憲政慣例
右派 席哈總統、左派 喬斯平總理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左右共治之成因

a 選制影響
兩輪投票制之任意性 *分裂投票 *

b 任期不一致 法國後改為相同,共治可能下降
新舊民意、回應性

c 憲政慣例

d 歷史原因
政治人物之決定 → 密特朗
憲政時機掌握 → 當時一起扛爛攤子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為何我國無左右共治/換軌現象

a 政治精英缺乏民主素養、自我節制權力
不願換軌、共治

b 政治制度缺少解套措施 → 僵局
1.不能主動解散國會、無廣泛行政命令權
2.國會不願意以不信任案倒閣

3.選舉制度 現多黨偏兩黨
過去採 單記不可讓渡制 → 容易形成多黨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對總理是否有法定罷黜權力 舒加特、凱瑞

A 總理總統制 總理 VS 總統
總理在國會支持下得以和總統抗衡

↕學者認為 總理總統制 較優

B 總理議會制 議會 VS 總統

總理須 雙重負責 → 權責不清
同時向國會、總統負責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限制

1.未探討任命權
2.依憲法判斷,未討論憲政
3.未考慮其他因素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委託代理人理論
半總統制 → 雙重代理

第一層 選民 → 國會、總統 代理
第二層 國會、總統 → 政府 代理

→ 競逐代理,府會衝突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半總統制權力衝突機關/總統推行政務之困難

總統被賦予執行政策之期待/回應民意
BUT 缺乏推動政務、控制政府之 法定能力

行政首長、官僚體系、國會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a 行政首長
如何使行政首長支持並提出法案

解決:行政首長之政治任命

b 文官系統
如何說服文官擬定相近立場之法案

解決:文官政治任命、間接預算控制
BUT 政治性文官少、預算有上限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c 國會
如何使國會支持法案並通過

解決:黨紀控制
BUT 網路宣傳效果 → 黨紀削弱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我國憲政設置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a 不信任投票、解散國會 憲增3 全體312110

全體立法委員1/3以上連署提出
→ 72小時後之48小時內
記名投票 表決
全體1/2以上同意
→ 行政院院院長 10日內辭職
得同時呈請總統 解散立法院

若不信任案未通過
一年內不得對同一行政院長再提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b 否決權/覆議 憲增3 1015全體21

行政院認窒礙難行 → 總統核可
→ 送達行政院 10日內 移請立法院 覆議
→ 送達立法院 15日決議

IF 休會 → 7日內召開臨時會、15日內決議
IF 逾期 → 原決議失效

IF 立法院全體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
→ 行政院應接受決議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c 總統罷免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
全體4132選舉人1212
立法委員 全體1/4 提議、2/3同意
就職 未滿一年不得 罷免
選舉人總額過半數投票、有效票過半同意

選舉人 20歲 + 居住六個月以上 or
曾居住六個月 + 國外持本國護照 + 選舉人登記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d 彈劾 憲增4 全體2132
無記名投票
立法委員 全體1/2以上提議、2/3同意
→ 向憲法法庭提出

憲法訴訟法
→ 現有之大法官2/3以上同意,不得低於9人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e 修憲 憲增12
全體41出席4343選舉人2121

立法委員 全體1/4 提議(29席)
3/4出席(85席)
出席之3/4決議(64席)

公告半年後3個月內
有效同意票數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憲法訴訟法 修法
2025大罷免潮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考試大題:法國與我國
1.法國有,而我國無之權力
主動解散國會、行政命令權 、主動提合憲解釋

2.換軌現象、左右共治

↕台 權責不清、雙重負責問題

3.超級總統制 行政優勢
總統 有權無責、總理有責無權

4. 法國 1986年後 偏向總理總統制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法國總統之政治權力

1.逕行任免總理
2.國際協定、條約 交付公投
3.主動解散國會
4.任命大法官,總統卸任後為當然委員
5.法案 事前審查權 (阻礙立法)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我國憲政體制特徵

未修憲 總統非實位元首亦非首長
修正式內閣制 + 強人政治 → 偏總統制

第四次修憲後 混合制
依杜瓦傑定義:YES
民選總統具憲法實權、獨立總理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a 總統、行政院長皆首長

憲35 總統為國家元首
憲53 行政院為最高行政機關
憲增3 總統任命行政院長
→ 總統為實質首長,行政院長為最高行政首長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b 立法院之權力
憲增2、4 立法院得 對總統 彈劾、罷免

憲增3 行政院長、各部會首長至立院接受質詢
憲增3 立院委員會得邀請相關人員備詢

憲增3 立法院 → 不信任案 ↔ 行政院 解散國會

c 行政院對立法院及總統負責
雙重負責、權責不清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英國制度之設計
基礎為責任、效率政黨 具有重要地位

# 集體責任
確保內閣成員為政府行為負責之政治機制

理論上閣員充分討論、取得共識
→ 共同決策聲明,代表所有成員皆有責任
→ 用以限制首長權力、究責時有明確對象

BUT 逐漸成為首相控制之工具
尤是兼任政黨領導人時,以黨紀控制
例 柴契爾夫人
某a
1 years ago
# 責任內閣
集體責任之延伸
指首相、內閣成員皆應為政策或施政失敗負責

# 光榮退休 部分約束力
特地內閣成員因無法認同內閣之決策,以個人辭職之方式表示立場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某a
1 years ago
# 2019 美國憲政體制危機
川普簽署國會通過之預算後宣布緊急狀態
(美國 緊急命令要件不清、無追認規定 )

→ 動用預算蓋美墨長城

→ 眾議院、參議院通過推翻緊急命令之決議
→ 川普採用否決權
某a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原因及影響

1.理論上為成文憲法 but 實質偏不成文
→ 制度擴張

# 不成文原因
行政命令類同法律+法案內容不具法典化、體系化

2.《美國國家緊急狀態法》→ 行政權 擴張
BUT 國會僅能否決
無監督、抗衡緊急命令之機制


不符憲政原理 → 憲政危機
某a
7 months ago
某a
7 months ago
某a
7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 政黨總統化

指總統制、混合制國家中,總統為整個國家中最重要角色,因此各政黨之運作皆圍繞於總統,因此忽略其他政黨功能之政黨類型
某a
7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成因
a 同時選舉

b 強勢行政特質
法國第五共和 強勢行政
相較過往 國會衝突傷害下降、穩定、對立減少

c 總統兼任黨主席

d 法國兩輪投票制之影響
政黨聯盟、意識形態趨中 普涵 → 合作可能↑
BUT 總統之位僅能一人
→ 盡全力讓候選人於聯盟中勝出 總統資源↑
某a
7 months ago
某a
7 months ago
某a
7 months ago
# 選舉時間所造成之影響

a 蜜月選舉
總統選舉結束一年內舉辦國會選舉
通常對總統所屬政黨有利,較易形成一致政府

b 同時選舉
總統選舉與國會選舉同時舉行
總統成為選舉焦點
對有總統候選人之大黨有利,較易形成政黨總統化情形
某a
7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c 反蜜月選舉
總統選舉 前一年 舉辦國會選舉
總統選舉之 前哨戰/風向球

d 期中選舉
非屬上面三種選舉之國會選舉
將兩種選舉切割,較易形成分立政府
某a
6 months ago
某a
6 months ago
某a
6 months ago
憲政問題
某a
6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7MCOB6xVoGsrbhiojjPUCG.png https://images.plurk.com/2GfkecwqesbMMEVqTQbX6t.png https://images.plurk.com/5ZMazVcf7rkYvxwk7zWpAE.png https://images.plurk.com/64bjC0k5B5rN8UyziVryul.png https://images.plurk.com/1XXXiUUXQ8q14bs8tTBPCz.png https://images.plurk.com/1nMIHieDDCaVZ7XCdMrL0r.png
某a
6 months ago
憲政流域研究
某a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oxdfqQSL8aIPAU2DJDMzb.png https://images.plurk.com/37E94juvvcowUfO5SCWggc.png
某a
6 months ago
懸峙/懸浮/少數派/均勢議會
指議會制國家中,沒有任何政黨取得絕對多數之情形,通常出現於採用比例代表制之國家

解決:聯合政府、少數政府、解散國會

通常與 少數政府 相關
某a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少數政府 內閣、半總統
行政立法融合 → 行政向立法負責
首相易受國會多數 牽制

分立政府 總統、半總統
行政立法互不隸屬,通常形成 抗衡 情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