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政治時差論,對我們來說歷史上這些背起來的年份至今的差異,都包含了不少人的故事,
這些故事造成跨世代難以改變的思想差異,就成許多民主制度上的債務。
台灣的思想保留在228至白色恐怖時期的別談政治、專家由上而下的威權政治,
以及推動轉型正義太晚,導致一堆民選失利的人可以去國營轉民營企業任職,
從政治菁英轉任經濟菁英,甚至可以從經濟面回來影響政治
17:22 中國與美國的思想差異?
美國相信自己是天選之人,部分想顧自己利益,部分覺得想要改進國際社會
中國思想留在100年前的民族主義,選擇相信200~300年前的國際法,仍相信民族主義論而不是實際統治疆域,不承認住民自決
25:20 為何特別推崇伯霖的價值多元論?伯林的價值多元論反對政府專家從上而下選擇哪一個才是最優解,而是鼓勵多討論和折衷,
現在台灣尚存的威權思想導致仍在靠「專家」由上而下「管理」,而沒有討論而達成的「政治」
33:44 解決政治時差的方法?
1.住民自決公投,別再自古以來和依據年代分化,各領域的國是會議
2.轉型正義,培養適合民主制度的公民與政治人物論政方式
3.兩公約高於國內法,其中要求轉型正義+廢死,結果導致這法律被選擇性遵守和兩黨化
37:50 國家正常化會受到中國阻攔,要怎麼辦?
中國保有大陸型國家的心態,台灣也受其影響。
台灣一直跟中國比,但我們國力等同於澳洲,有1/3英國的實力就夠了。
台灣1960受到美援影響,台灣人的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都效仿美國,所以跟著相信拳頭大就是老大,而認為小國只須依附大國或操弄大國。
如果被打的人還跟著認同拳頭大就是老大,就是認為自己活該被打。中小型國家應該發展自己的論述:不該打人。
應培養國際法人才,加入國際法並運用國際法,加入國際聯盟,讓認同國際法與道德的國家們組成共同力量。
但現在台灣又想加入國際組織,又否認兩公約,國際人權觀察團一直看到台灣沒有落實公約內容。國外想要幫忙台灣,也受到中華民國憲法宣稱中國領土屬於台灣的限制。
47:59 有些人會這些政治理論是理想,是無法實現改變現況的,教授怎麼想?
聯合國憲章、世界人權宣言和兩公約都是現實,是國際法。
促進聯合國這些東西的確實是思想,但它影響很龐大。共產主義也是一個教授在書房想出的一套思想。
如果思想不重要,中國還需要逼學生從小到大學毛澤東思想嗎?說「思想沒用」的人,這個論述是否也是一個想法?
法國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愛、盧梭提倡的民主,美國的獨立宣言引用洛克的政治思想,都大大影響現在世界上政治的樣貌。
50:32 台灣面臨如此分裂狀況,該怎麼做才能打造消除政治時差的故事?
台灣應正確認識其他國家和聯合國推行的轉型正義以及國際法,落實兩公約,不應當成是特定政黨的東西。
聯合國認為哲學是民主政治的解方:「先弄清楚自己的思想是什麼、反省自己的想法何來、為什麼這麼相信、聆聽與理解別人不同的想法,自己的立場退後一步觀察反思並好好溝通彼此的不同,用溝通找到共同解決之道」,但我們還沒接軌做這件事情。
人民的民主素質越高,選出來的政治人物才會越優秀。對民主不應有經濟太過強大的期待,民主是平庸的,但是是用來解決衝突的方式。
懶人包
1.我們歷史上各種年份的差異,和實行轉型正義的時間點,中間的時差導致不少人的思想停留在威權時期,公營轉民營導致國民黨人變成經濟上菁英等,讓推行轉型正義被視為兩黨對立。
2.台灣的威權思想導致仍走向專家由上而下管理,而不是各方討論形成共識
3.台灣學習美國的大陸型國家思想導致以為中小型國家無用,
中小型國家應發展自己的論述:加入國際聯盟與運用國際法可以形成一股共同力量。
但當我們需要加入國際聯盟尋求其他國家協助時,落實《兩公約》和刪掉憲法中聲明中國是台灣領土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4.政治理論看似無用,卻是使國際社會變成現在這副樣貌的根源。
推廣哲學,讓人們清楚自己的思想何來、養成退一步取得共識的思考方式,進而溝通出折衷的方案,是民主政治的解方。
人民的民主素質越高,選出來的政治人物才會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