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plurk.com/5VtrGpNHf1j64fXIwhxzhD.jpg
latest #14
掰噗~
1 years ago
說的真有道理 (p-wink)
長榮沒有漏氣,可是女高音聲音沒出來啊 嗚嗚嗚明明前三樂章聽得滿開心的
上半場海頓的每個樂章結束都被拍手www中場時我本來想著,開始前廣播4沒有縮樂章間請勿拍手啦,海頓那個時代也不講究這個……就隨便吧。結果下一秒廣播就又出聲了:樂章間請勿拍手
在廁所裡的我:
立即下載
然後下半場emm……這廣播半點用都沒有
https://images.plurk.com/2UiBN6ggVXpZSWjpnXtDEu.jpg 補一張開場前的
好奇為什麼不能拍手XD
rosa4268: 就,潛規則,如果現場廣播有先提醒就會變明規則 簡單來說就是請曲子結束再拍。
至於由來……一般來說樂章間的情緒與樂思是連貫的,拍手的話會打斷這種連續性。但其實最初沒有這種規定,印象中好像是浪漫主義晚期左右,開始有指揮與作曲家這樣要求,就慢慢變成潛規則了。
不過現在國外也有人在推行不禁止樂章間拍手,情緒到了就可以拍——比如某些曲子的第一樂章結尾真的演得很輝煌盛大,讓人很想拍的話——所以國外的話得看現場有沒有特別規定。
但國內還不太有受這種思潮的影響,目前的共識都是樂章間請勿拍手,現場也幾乎都會廣播強調。而那些拍的……純粹是以為演奏結束了
原來如此...不過一般人(?)都能夠知道樂章結束跟演奏結束的差別嗎XD
rosa4268: 可以先做功課,演前導聆也會講
真的不知道的話,就等指揮轉身再拍就好。現場廣播的宣導內容也都是:「樂章間請勿拍手,請等待指揮轉身致意後再行鼓掌。」
其實等指揮轉身是最佳解,因為有時候現場氣氛太好,甚至會在演奏結束後靜默個一兩分鐘才開始有人拍手(或是指揮才轉過身),因為大家都還沉浸在尾韻之中
噢噢,如果有明確的這樣宣導、告訴大家是轉身的話,那再拍的確有些白目XD
我聽沒聽過的現代作曲家的作品也是等轉身,因為我真的不知道
rosa4268: 然而宣導從來沒有管用過,因為只要有一兩個人先當了跳崖的白目領頭羊,後面的就會跟著跳了
不過冷門曲目或是高價位的場次就會好很多……不太會有白目民眾混入
我相信年底BRSO的馬勒第七號場次應該不會出這種狀況啦,不是真心喜歡這個曲子的不會沒事買這場的票
BTW樂團今天真的不錯啦,除了剛開始可能因為緊張所以有點小亂,後面聽得都滿舒服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