ㄉㄉ🌌威利爸爸不要死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

開一個漫畫集中噗來講
對看動畫的人來說可能會有劇透
latest #23
https://images.plurk.com/4coij5dMvn0mqIPG75VFOc.jpg https://images.plurk.com/ESBDBYrw7u7EZF6HxSy75.jpg https://images.plurk.com/6Ft5Bp37UOpH0lxFQ96Up6.jpg
我超級喜歡這句「迷惘之中一定會有倫理存在」
倫理很好理解,簡單來說就是指一個人心裡那把判斷善惡對錯的尺。
而「迷惘」的本質是「懷疑」
是不要害怕信念動搖,去盡情懷疑他人給予的、自己擁有的信念,然後在信念和知行的縫隙中,得到思考(描繪倫理之尺)的契機

所以「迷惘」之中有「倫理」這句話,並不是隨便寫出來的沒有邏輯的空話
好喜歡
而且放諾瓦克跟這句話一起解釋真的很好,因為他某種程度上就是這句話的反例。
諾瓦克忽略了對拉斐爾的悲痛,拒絕因這份與信念矛盾且麻煩的情感感到迷惘,所以在自己的生命中、在歷史的進程裡,都成為了「故事中的反派人物」
ㄉㄉ🌌威利爸爸不要死
1 years ago @Edit 6 months ago
但我個人其實覺得諾瓦克也像是一個立場不同的見證者
他作為15世紀的異端審問官,在追捕著一個又一個信念不一的異端者的同時,其實也見證了信念的繼承與託付,見證了人類不可抵抗的知性,以及地球一點點被轉動的歷史
立即下載
我覺得這也可能是幻覺拉斐爾所說的「奇蹟的命運」嗎?
諾瓦克以迫害行為打壓著「異端學說」的同時,異端者也以各自的信念推動著「地動說」,雙方共同創造了15世紀這個時代的天文學歷史
剛剛完整看完第八集了我好炸裂
魚豊老師從第一集就設局好了 好扯好好看
「到底要付出什麼,才能瞭解這世上的一切」以這句話作為對整部的結語真的好天才
老師真的很會寫,尤其是台詞跟畫面的設計簡直天才,太天才了
地整部都好好 好天才
雖然把大部分的人都套上因果關係有點微老套,但我覺得放在地這種歷史演進的故事中算蠻不錯的
唉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奧克茲
他真的好寶
他是最好的寶我愛他
有點忘記約蘭達、巴德尼跟奧克茲三人的組合名叫什麼了,反正好像是叫觀星組(先讓我這樣代稱他們)
巴德尼在自己的研究跟奧克茲寫的書之間,選擇了奧克茲的那份感動;在研究的結晶和夥伴的眼睛之間,選擇了保護奧克茲不受失明之苦

我超喜歡這段...超級......
因為這兩個人並不是無法忍受那樣的酷刑啊
是巴德尼選擇了感動,他選擇了奧克茲讓他看到的感動,選擇了保護奧克茲注視感動的能力
這邊完全是凸顯了這兩個人各自人性化的溫柔與感性之處。
(剛剛稍微刪掉重整了一下分段
硬要說的話我其實是巴德奧克派的
(突然說起西皮)
從以前就很容易被小大鎖住我這人,比起狗貓更喜歡貓狗的感覺,換個方式講是這樣
我好喜歡約蘭達大人(大人。)
看到被迫成長的約蘭達,我一邊覺得很帥氣、一邊又覺得好心疼
但是就像約蘭達說的「所有的歷史都在背後推動著我」一樣
因為有當年那個審問官的「迷惘」,才會製造出約蘭達逃脫的契機,因為有被迫害的個人歷史,約蘭達才能「不再迷惘」地做出選擇
信仰
知性
感動
自由
歷史
信念
迷惘與倫理
對於知的追求方式
要付出什麼才能瞭解世上的一切

雖然敘事是一個一個慢慢吐露的,但是實際上任一個關鍵詞都能解釋這個轉動地球的故事
【[手书/关于地球的运动】a million dreams (历代主角向/剧透有)-哔哩哔哩】[手书/关于地球的运动】a million dreams (历代主角向/剧透有)_哔哩哔哩_bilibi...
這個手書真的很好
我一直哭
整個設計好好 我一直哭
【【地。关于地球的运动】异端与地动说的BUCCHIGIRI(描改)-哔哩哔哩】【地。关于地球的运动】异端与地动说的BUCCHIGIRI(描改)_哔哩哔哩_bilibili
看完可以看這個可愛的緩一下(
最近把漫畫借給家人了
所以講不了什麼解析(好失格的傳教士)
拉斐爾給我的感覺就是
以為自己很奸詐很壞的好孩子

他確實是能狡猾地在這個ちょろい的世界混得風生水起,但在和星空帶給他的真理、真理帶給他的感動之間
拉斐爾最終坦率地選擇了能夠保留感動、傳遞知性的道路,他面對自己的「既不英明、也並不有力」,然後坦然地認知死亡、面對死亡

我覺得在他選擇繼續研讀天文的那一刻,地球早已在他手上轉動,拉斐爾已然轉動著地球、傳遞著轉動著的地球和希望
奧克茲這個大男!
他太好了讓我好生氣
最近傳教給朋友
他看完第一集了 然後我們有做一些小討論
ㄉㄉ🌌威利爸爸不要死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講到拉斐爾在監獄裡透過小窗看見宇宙,我覺得這是一種「限制的美學」(我自己的自創詞)

我基本上是相信「限制的美學」的
也就是當外在的限制越多越牢固,人對美(也可以說是感動知性,一切內在的純淨發想)的感受、體會和創造力,也會隨之被淬煉、被顯化
就像是唐詩宋詞有格律的限制,因此詩人詞人在選擇用字上,會更加仔細用心,精挑細選出那個最能呼應、顯現自己所要表達的心境或情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