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ty
11 months ago
以下為個人MasterClass閱讀筆記。

包括摘要──我的摘要,可能並非作者真正想說的重點──以及個人解讀。

尼爾蓋曼

─開場白
本課程中,他將提供他的寫作工具箱與使用方法,以及錯誤使用工具的陷阱。

─虛構故事中的真實
寫故事是將想表達的真實,以虛構包裝。
他將自己的成功說是誠實,揭露自己至不舒服的程度。「大約是赤身裸體走在街上的程度」
事實、作者體驗是故事中的調味料。「利用真實來讓虛構故事有說服力」

尼爾蓋曼在裡面提到他年輕時覺得這樣太赤裸了,他害怕讀者可以從故事中看到他。但實際上他裸奔之後(這是比喻)大家只稱讚他故事寫得好。
latest #53
encty
11 months ago
我大約同意這堂課。雖然大多時候我沒有所謂「想」表達的真實,我都是不小心露出來的。奇幻小說是在建立世界,期望讓讀者相信、體驗這些故事,以文字經驗;所以當你打算讓誰要丟出火球造成1d4傷害的時候,你描述火焰在手中,緊張的手汗被蒸發、手心被灼燒、手毛蜷曲(照理說不太可能應該早就燒光了)、聞到肉香......還不快丟出去!
比起──他的手中出現火焰往前一飛對方燒個外脆內焦(?),會來得多點臨場感。

之前也提過日本導演的內褲論,跟這個裸奔論乍看之下似乎很接近,但是我想是不同的。我的解讀是,帶有事實的謊言才容易騙到人。三分真七分假,用可驗證的真實讓謊言更具有說服力。而這邊的真實,講的就是作者的個人體驗、想法、觀點等等。
encty
11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Sources of Inspiration

堆肥很重要。
我寧願不告訴你對某事的感覺如何,我希望你感受到,所以我只告訴你發生什麼事。
不描述情緒,做出環境讓讀者感受情緒。我不告訴你獨角獸死了大家有多難過。我就殺牠。
對一切保持開放態度。

顛覆熟悉故事,以不同角度解讀。
例如:(以下為課程舉例)髮如煤炭、膚白如雪、紅脣如血,可以在棺材裡躺上一年後再站起來拍拍屁股走掉 vs 這個躺在棺材裏面的女孩真美啊,我可以把她帶回我的城堡嗎
的,吸血鬼公主與死靈法師王子的故事。

主角顯然會是致力於剷除怪物的皇后。
encty
11 months ago
想像身邊的人發生故事。
這台火車被送去遙遠星球、有人心臟病發、有人生病、被困多天等等等。
聽身邊的人的說話方式。

點子由融合事件獲得。
提出疑問:狼人咬了狼會獲得一隻在滿月變成狼的狼、狼人咬了金魚會怎樣?啃椅子的狼人......
於是我們發現了被咬了的屍體,但是附近只有椅子腳的痕跡。
然後你發現你坐的椅子隨著夜深越來越毛。
立即下載
encty
11 months ago
情緒這回事,比起描述他胸口空洞傷心難過痛苦好這樣好那樣,我覺得描述他咬牙切齒、隱忍眼淚、或是握拳塞進口中(?),縮成一團發抖、等等等,也許會是另一個做法。
(當然這要依照人稱描述考慮)
但是如果所有角色都哭成一個樣:
https://images.plurk.com/1VNTQ4TvtyfJWuedBDZIni.png
敵視你這是在搞什麼啊-_-

用不同角度顛覆故事已經太多人做了,雖然我也會吐槽戀屍癖的王子,但是他這個舉例真的蠻好的。一下子史詩感都出來了尤其對照最近(敵視你again)的那個「白」雪公主。
encty
11 months ago
觀察身邊的人的對話,我自己是很喜歡偷聽然後自己吐槽啦......
然後真的聽過幾次,我吧輩子也講不出來寫也寫不出來難以想像的人的樣子。那不只是在我的舒適圈之外根本是在我的認知範圍之外了。然後我會去思考我能寫出這樣的角色嗎?我能給他理由嗎?像是抓走公主的魔王是為了,呃,拯救國王?
但是實際上就是有些路邊聽到的故事我還真找不出理由給他。太蠢了蠢到我忘記內容只剩下「怎麼會有人笨到覺得那樣做會有效果?」「緣木求魚這個老成語居然可以這麼適合地用在這邊。」
總之是不錯的取材跟突破同溫層的方式。
encty
11 months ago
然後融合點子,這種發想真的非常有趣。以前寫作團體裏面就很多這種,說是開玩笑嘛也半認真的,很多點子都是聊天瞎扯玩出來的,例如敝人的無頭騎士徵婚記就是這樣,聊天聊聊就開寫。
這真的非常有趣,尤其一群人開始為了搶奪笑點(或話題)而讓事件越來越走極端的時候。
說到這,werehouse是?
https://images.plurk.com/3HP8DTFmg52eSHStAJJyzJ.png
還有書耶這什麼啊XDFreddie Figg & the Warehouse Werewolf
encty
11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Dm: you see a warehouse in the distance
Player: is that like a werewolf, but instead of a wolf they turn into a house
Dm: frantically writing down stats it is now.
Beetle
11 months ago
噗頭那個,讓我想起以前看到日本某個出版社社長說,他可以做出賣座書的秘訣就是把手上的作者內心全部翻出來逼到接近崩潰才出版他寫出來的東西。
——當時看到的感想是「媽呀超恐怖」
encty
11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Finding Your Voice
「風格是你弄錯的東西」
Start with imitation
Get the bad word out
你做點東西,然後就會發現錯誤。所有的過程通往搞砸。重點是把東西弄出來。
當你寫了一萬、三萬、六萬、十五萬、一百萬字之後,你就會有自己的聲音。
Finish things
寫作是能教會你自己是誰最重要的事情。
我的閣樓裡有100、200頁第一頁。
你從完成失敗比寫作成功可以學到更多。
Finding the voice of a story 思考這個項目中最重要的是什麼。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是誰在說這個故事?是誰在說這個故事重要嗎?(舉例美國眾神Shadow、星塵旁白聲音)
encty
11 months ago
「風格是你弄錯的東西」這個說法非常有趣。他的舉例是,如果你完美照著譜彈好吉他,那你就沒有自己的風格了。
只是說「弄錯」我覺得有種惡作劇的開心感。

其他的基本同意,然後在末段,找出最適合故事的聲音(手法)是可以再次被強調的。
實際上我沒在理這件事,甚至說,是很直覺地去使用了第三人稱或是第一人稱寫故事,完全是「我覺得這樣感覺比較好」而已。他對自己的分析我覺得很有趣,以及可以以此做出的效果感覺也很好。
他說美國眾神開場第一章Shadow本來是第一人稱,但他覺得不太好,因為情緒上他是與觀眾斷絕的。他是麻木的、遭遇不幸的、一切希望都關閉的狀態。
這種類似的自我分析可以是接下來寫作時的課題。
encty
10 months ago
Developing the story

And then what happened?
任何能讓讀者翻開下一頁的都行。
你需要「在乎」角色、事件、等等。只有你在乎,其他人才會在乎。

Write down everything you know
在寫任何簡單東西的過程中,大腦也會自動注意到關聯。
故事開始於點子。可能很微小,或任何片段。大多數狀況下沒人知道故事全貌。
於是,這足以開始故事嗎?
encty
10 months ago
What is your story about
點子:地上的倫敦與另一個倫敦
內容:看不見的無家可歸的人
你會需要知道你的故事是關於什麼。

Create conflict
有多種方式解決衝突,但是首先要有衝突
允許衝突發生:情節的本質

Chat do your character want?
當你陷入困境,可以問角色想要什麼。
讓主要角色想要互相排斥的東西。
無論正反派角色,他們永遠能夠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他們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encty
10 months ago
Story Case Study: The Graveyard Book

角色想要、需要是角色的動力。
一切都是由需求驅動。
由角色想要不同的東西,而這些不同的東西碰撞所驅動的。
encty
10 months ago
Short Fiction

Image your story as the last chapter of a novel
這是情緒高張的時刻、解謎的時刻、理解一切的時刻,這是你沒寫過的小說的最後一章。

Only one thing has to happen
舉例:煙與鏡─聖誕老人:壓縮文字
你在哪邊辨識出他是聖誕老人,以及你在哪邊辨識出這是懲罰

Use short stories to practice your craft
短篇小說像是短程旅行、從中學習技能,在晚餐之前回家。
無論成功或是失敗,你完成了、學習到了,這是掌握新技能的地方。
encty
10 months ago
短篇小說我自認是有點心得。
不用解釋太多,角色發生某件事情,然後這就是他改變或是不改變的關鍵。
尼爾蓋曼說這是精進寫作技藝的好手段。mm......
確實。短篇小說可以用來測試一個點子、手法、或是奇想、概念。
可以練習如何快速進入主題,做出打擊然後快速抽腿出來。
也是練習精簡精練的好方法。再好的無關點子只能刪掉,因為要走那條線可能要多出1/3的長度,然後整篇故事像是泡在水裡的麵包,軟爛散掉變成一鍋可怕的東西。
encty
10 months ago
Short Fiction Case Study: "March Tale"
讓人們意識到任何事情都可以是一個起點。

March Tale
這可以同時是小說的結尾或是開頭。有巨大的問題在讀讀者眼前。
讓角色陷入困境、故事就從從這邊開始了。

Expending the narrative
你可以有自己的劇情、角色、想法、起點「但是它是關於什麼?」
一開始出現的角色,帶來的壞消息,但他不會是真正的威脅。
可能發生什麼,可能有什麼意外?
你(寫)的故事就是不停的在做選擇,你的選擇帶領你到不可避免的地方。
encty
10 months ago
Dialogue and Character
角色與對話是相輔的。

Practice compression and economy
真實角色:弄清楚他們聽起來像什麼,他們怎麼說話的,對話就是個性、他們說什麼、怎麼說、必須表現出個性。同時必須顯示情節。
弄清楚節奏。(當記者時將訪談內容)縮壓、展現個性、以及展現對話的對象。

Listen to your characters
內容同標題。

Trust your characters
角色不動的時候,你應該要停下來聽他們。
encty
10 months ago
Find the part of you that is the character
找到你裡面屬於角色的那個部分。
找到他、信任與傾聽他們。

Do just enough research
當你需要寫不認識的人或是不了解的範圍、不了解的文化背景時,找到他們,找到人聊天。
相信自己 VS 做研究
避免被困在研究的漩渦中,像搶劫一樣,砸了玻璃伸手進去、快速取得你需要的東西就走。
你不知道在雨天裡走十天是什麼感覺,但是你可以知道在雨裡走上幾個小時是什麼感覺。
如果實在有需要了解的,學習。那讓你的小說變得誠實而且真實。
encty
10 months ago
Funny hats
某些書裡,你必須記得角色的名字因為他們看起來都一樣所以你必須背名字。
你給角色一些東西,讓角色與書中的其他人不同。
當某人出場時,他需要看起來、聽起來跟其他人不同。
這是在幫助讀者。

Case study: neverwhere
舉例角色特色。
encty
10 months ago
角色。

怎麼建立角色?我自己是寫前傳,或是寫短篇個人故事,也算是對角色問問題的一種。
至於角色特色,我是覺得那不就像撞衫一樣,看了就很煩啊所以能避免就會避免。
個性也是,有了裝傻角色,再多一個就會變成兩邊在比傻,畢竟一定會有程度差;有多個吐槽角色,那不是像在霸凌人嗎?(但是欺負角色好快樂)
比喻來說就是角色都有個雷達圖,然後大家的凹凸都在不一樣的地方。也許基本都是平均值,但有一個凸點、一個凹點,我想就會做出不同。(但其實看一些人的角色會覺得,哇這個角色實在有夠讚超細緻超立體,我自己的好像polygon有點太粗了有點扁耶orz)

至於說服力這回事,我自己是把體驗放大去想像。我沒有從樓梯上滾到骨折過,但總有樓梯上採扭到腳、嚇出一身冷汗的經驗。就算沒有被人臉上來一拳打個眼冒金星過,總有撞到啥來個頭昏眼花的經驗吧。
encty
10 months ago
然後是,挖掘自己內在的、屬於角色的那個部分。
其實我以為不用特別說大家都是這樣做的。我不知道有別的作法@_@a
拿自己舉例,無頭騎士徵婚記裡的角色:
無頭:聽說有友人甚至可以從他的吐槽聽見我本人的聲音,我想這是個很省力的角色。
艾拉:被問白癡問題一百遍的時候的煩躁心情。開車路怒症發作時的態度。
狼男:問心有愧的時候。

其實都可以算是自己的一部分。畢竟要寫出台詞,角色沒有存在在自己的概念中,應該是很難做出那個樣子的。說到樣子,其實我個人非常忌諱寫小說時有人在可以看到我的臉的位置。因為我(好像)會跟著角色的狀態做出對應的表情-D-;;;
encty
10 months ago
Character Case Study: "October Tale"

介紹角色:靜態的介紹與動態的介紹
把角色拋入一個不熟悉的環境(設定)
(例子:茶壺精靈)
如何使用對話與描述介紹角色
轉折──讀者從未見過的東西:不對精靈許三個願望的人
三種故事:成長故事(小裁縫)、男孩遇見女孩、某人學到東西
encty
10 months ago
我之前認為,短篇小說在於角色的改變/或不改變,在這邊似乎獲得更好的解釋:「某人學到東西」。
因為角色在故事的最後改變或是不改變,其實都可以成立。實際上角色是有變動的,只是他「選擇」不改變/或是改變。但是我很難解釋那個「變動」,但在這邊我得到蠻好的答案:他學到/得到東西。
例如故事可以是,一個角色不滿意於現況,於是他執行了行為遭遇到挫折最後獲得了結果,於是──
a)他走出家門,迎向未知。
b)他關門,安坐在家裡那張舒服的椅子上。
無論如何,角色內在已經在這個故事中改變了,只是行為變動或是沒有變動而已。
encty
10 months ago
Worldbuilding

smuggle in details from your own life
不要從別的作品借。從自己的生活找、擴大它。
例如,你只知道學校,那如果它大如城市、所在浮空島等等。
你知道學校,你就會知道怎麼做讓學校奇怪。
問自己怪問題,他們去那裡上廁所?食物從哪來?有農場嗎?
舉例:一千零一夜、阿拉伯之夜

moments of reality creats credibility
建造世界:建造世界、把人塞滿、「對他們來說什麼是重要的」
encty
10 months ago
moments of reality creats credibility
建造世界:建造世界、把人塞滿、「對他們來說什麼是重要的」

allow your characters to discover the rules
讓角色試誤學習,讓事情發生在角色身上
你知道的永遠比你說的多。

do your homework
要寫什麼東西,去體驗、參觀什麼東西。
弄清楚細節。記筆記。有記下就會在腦子裡開始發酵。
墓地之書:花多年到處參觀墓地。

worldbuilding influences
列出他受到影響的作品。
啊嗚封狼
10 months ago
茶壺精靈+不想許願的人我只認琳達艾琳的〈精靈和銅壺〉
encty
10 months ago
Descriptions

Tell readers as mush as you like
「也許不會描述某人是什麼樣子,但是我會畫一幅畫,讓作為讀者的你想像他們是什麼樣子」
舉例:The Fop With No Name出場
舉例:理查德對倫敦的看法
"show don't tell"的反例。

one memorable detail
差異點、記憶點。
假設讀者知道,例如門、樹是什麼,但描述什麼讓它不同、什麼讓它難忘。

appeal to the scenes
不只是外觀。觸覺、氣味、味覺等使用視覺之外的描述感受。 當下最強的感受。 舉例:Caroline通過無光的隧道,觸覺描述。
encty
10 months ago
描述場景要看人稱。
目前為止尼爾蓋曼都沒有提到人稱,可能太基本了吧。

描述要看觀點。
講差異點,記憶點,我認為要看描述觀點與角色去處理。
例如吃貨角色,就不該讓他注意吃的東西以外的事情,除非某事真的非常明顯。
或是原始人角色,他嘴裡就不該吐出什麼「漆黑如墨」「潔白如紙」之類的說詞。
就是當角色有限制時,就需要記得並處理這個限制。
其實我也以為這件事情很基本。
encty
10 months ago
Humor

Twist the cliche
舉例:幸好有牛奶──海盜~第一次遇到劍龍
扭曲老梗。用非常常見的情節,讓角色多現實一點、關心無關的事情、比應有的更多了解事情。
釋放緊張情緒。

End with funny words
有些詞會有幽默感。玩弄字詞。玩弄節奏感。
趣味字詞放到最後。
encty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Figging cigarettes and sherbet lemons
在文字中使用的小趣味。
Figging:碟型世界中取來的詞
shetbet lemon:好預兆中把核反應堆取代掉的東西。
cigarettes:1960年代的警察節目,劇集結束廣告之前的三分鐘角色小互動

Case study: Anasi boys
lime相關的劇情片段
1.造成計程車司機拿lime給胖查理的誤解
2.眾人:「你是那個有lime的人」
3.「你沒幫上忙。」但是lime已經盡力了。
encty
10 months ago
說幽默,我覺得有一點困難,尤其是這堂課後兩段。

核反應堆那個,在故事中的描述算有意思,大約是故事中角色覺得核反應堆不好而剛吃的檸檬凍好吃。於是核子電廠裡面一切正常,就是核反應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堆檸檬凍。

cigarettes
我本來以為是像是後日談的東西,不過似乎是每一集都有,例如這個:"Miami Undercover" 1961 Lee Bowman | Rocky Graziano ...劇情看起來是到22:50結束,在片尾曲24:15之前,有一小段看起來像是每一集案子結束後的小聊天段落。
就尼爾蓋曼描述他自己在好預兆中的用法,比較接近後日談。
encty
10 months ago
Case study那邊則是,我大約覺得這有點莫名其妙的趣味,但是說不出怎麼建立這個或是使用。我印象中在搞笑手法中,是有回收梗可以帶來更多趣味的做法,同一個梗用不同的方式使用,是會帶來一些趣味。不過我不確定在這邊是這樣的作法。
encty
10 months ago
至於前段的字詞使用、或是扭曲老梗,我覺得都是接近的作法,在熟悉的段子裡面加入扭曲使人發笑,這個作法應該算是常見。例如兔子去五金行買紅蘿蔔的笑話,便是先讓你有了固定的期待之後打破期待造成笑點。

我自己對搞笑有點心得,但是就字詞上我不會說我用的是幽默。

幽默在我的解釋是一種幽微的趣味,可能讓人會心一笑或是嘿嘿幾聲;但是搞笑比較接近刻意說笑話。舉例來說,六人行的互動我覺得充滿了幽默;而日本的漫才比賽我會覺得比較是我自己定義的搞笑的範圍。(當然以上我流解釋,並不一定是正確的解讀。)
encty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Genre

Understand reader expectations
音樂劇的劇情只是用來避免歌曲同時表演。
音樂劇有以下預期的段落:合唱開場曲、女主角唱她預期將遇到什麼、男女主角第一次見面、三個背景角色合唱、男女主角合唱、最終合唱。

70年代色情片的劇情是避免從頭到尾做個沒完。(來自本書的3/4部分 Hard Core: Power, Pleasure, and the "frenzy of the Visible" )

西部牛仔故事與,以西部牛仔為背景的故事是不同的。
西部牛仔故事:牛群踐踏、正午翻牌、沙龍槍戰等等等
encty
10 months ago
Learn the rule to break them
內容同標題

Sail against expectations
比讀者多知道一點,提供讀者未見過的東西。更令人滿意、更有趣的東西。
玩弄(play with)讀者期望是一件好事,與之抗衡,就像小帆船上的風,給予你動力前進。

Get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內容同標題
encty
10 months ago
有通例才有例外、有規則才能打破、以及,有預期才能翻轉。
這個在以此為開頭「在一個月圓的夜晚,不知從何處降臨的魔王,從城堡裡帶走了公主。」的集體創作中,已經太多例子了。
學習類型故事的規則(或是說預期要有的要素),然後在其中找到突破,這個也是非常多創作者在做的事情。
encty
9 months ago
Comics
The idea for sand man#19
多層次的描述,前排角色與後排角色
start with thumbnails
第一頁筆記:將每一頁做出簡單描述
panel初步安排,大致了解有多少版面可以使用,panel是訊息單位,無法塞入過多資訊
這些火柴人草稿不必要給繪者看。先寫大致對話,不需要精細,因為那部分屬於劇本
writing the script
劇本是給繪者的信,給予靈感與期望他們做的事與期望結果(第一個面板(第一格)有大量描述,後面的格子相對精簡一些)
無對話格:標點、節奏,強調行動、讓讀者思考、感受。 https://images.plurk.com/2YrtQPknyvhaM7A2NlGHR9.jpg https://images.plurk.com/2OmjJioPRukWYvMiOUSGIv.jpg
encty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the page is the unit
分頁、分鏡設計可以做出很強的效果。
右邊的頁面(當漫畫是往左翻的時候)無法放重要的東西或令人驚訝的東西。因為讀者會先讀左頁再讀右頁,但他們就會先注意到右頁的內容。因此建議把驚訝或驚喜/重要放在左頁,讓讀者一翻頁的第一眼就看到。*日漫相反
working with the artists
描述草稿、墨線、上色等等的流程以及例子。
漫畫的對話可以使用不同字體彰顯角色個性,並利用字體表現聲音效果。
encty
9 months ago
narrative collaborators
故事的核心,以什麼讓人關心,如何吸引人?
在這邊他講了一個故事,在最後六格,一個小男孩跟朋友的對話。(大致上的對話,非原文,原文有蠻好的鋪陳,讓最後一格具有力量)
朋友說,如果我是你,我會非常以他為榮。
小男孩表示,即使我死了,他也只會寫一個我死了的故事。對他來說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令人心碎的片刻是這個故事的動力。本篇故事得獎的原因不是其他(包括繪圖包括色彩包括技術等等),而是這六格的小對話,打碎了所有人的心。
encty
9 months ago
在他因為醜聞而下架之前趕快看看還有什麼。
encty
9 months ago
Dealing With Writer's Block
Retrace your steps
1.做你能做的任何事
2.像從沒讀過的樣子從頭讀過
你會發現偏離的起點在哪邊。卡住通常不會在現在,而是更早的地方已經歪了,有必要時刪掉一章半章。
be willing to recalibrate
知道、了解、記得自己被困住。你為什麼不想寫這個場面,為什麼卡住、往深處思考。需要挖掘自己真正的想法。
give yourself a deadline
時限令人聚焦,並想辦法提出有效的東西
encty
9 months ago
write the next thing you know
寫一本小說像是在大燈熄滅的狀況下,在霧中開車。你又看不遠又慢,但是慢慢開一樣可以從洛杉磯到紐約。偶爾霧會散開顯現景色,然後霧又出現。但這就是他寫作的方式。
encty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Editing
寫作是創造,然後修復與編輯的過程
寫作是先讓故事爆炸,然後看看結果。那些有效、那些無效?
pretend you've never read it before
寫完之後,會先離開,做點別的事,一週或十天後回來,假裝從未讀過,然後重新讀。拿個筆,在感覺不需要/或是需要的地方標註。
ask yourself "what was this about?"
初稿結束時,重新讀過並問,這是關於什麼的故事?這個問題會讓初稿走向二稿,並聚焦於「關於什麼」有關的留下,無關的刪除(或收在備忘小抽屜裏面)。
encty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take feedback wisely
對讀者沒有效果的就是真的無效。但是他們的建議通常沒用。因為問題通常在更前面的地方,而不是在問題發生的點。
如果你嘗試用他們的方式修復問題,你寫的就是他們的故事,但你必須寫下你的故事。
don't obsess over perfection
睡魔的畫面的舉例。某人的上色作品因為追求完美沒有交稿,所以編輯部另外雇人處理了。
永遠可以改進,但是你無法修復一張白紙。而且你無法修復所有的問題。
只有寫下去才有成果。
encty
9 months ago
Rules for Writers
1.寫
2.寫完
3.發送給可能出版的對象
4.除非編輯要求,不要重寫
*除非你覺得編輯的要求會損害你的故事完整性,在這種情況下,捍衛你的故事
5.當它回來(被退)時,再送給下一家
6.開始下一個
encty
9 months ago
struggling is part of the process
會有很順的時候,也會有很不順的時候。
但無論是掙扎著寫出來,或是像上天賜與般從指間流出,到了出版社給你看樣的時候,即使你知道那些部分是像拔牙一樣地擠出字來,或是像眾神操作你的手如蜜糖滴落般寫出來的,但實際上都是你的作品,而且沒有人分得出來它們的差別。你以為有差,但其實不。
dealing with rejection
作為作家,你總會被拒絕。而且這是健康的。
剛起步時被拒絕是正常的,訣竅就是繼續寫。
啊嗚封狼
9 months ago
>即使你知道那些部分是像拔牙一樣地擠出字來,或是像眾神操作你的手如蜜糖滴落般寫出來的,但實際上都是你的作品,而且沒有人分得出來它們的差別。你以為有差,但其實不。

其實讀者很多時候看得出來...............
encty
9 months ago
喔對啊,獵魔士哪一集超明顯的哈哈哈
encty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The Writer’s Responsibilities
某個案件開始讓他思考這件事,某人被謀殺,然後把睡魔漫畫放在他身上作為自殺誤導。
於是他決定他的責任是講好故事,誠實的故事。
囊括自己相信的事情與價值觀。
好預兆:這是一場關於世界末日的愚蠢滑稽鬧劇,但是它傳達的是人類必須承擔責任、必須修復世界、戰爭很少是個好注意,避免戰爭、
encty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parting advice
建議:你應該寫。
然後,你應該寫完。
然後能寫卻沒東西好寫的人:走出這個世界、去工作、去體驗、被解雇、

閱讀,多寫,但是"do a lot of livings"

因為這一切最終都會是出現在小說中。
(結語,原文抄寫)因為有一天,你會寫一個故事,你會意識到,實際上,你可以寫這個故事,是因為你曾經在中國的一座山上,一個小矮人試圖賣給你一罐白雪公主的蜂蜜。
encty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Writer's Block,我覺得哪有這麼了不起,誰沒有block,要長期工作的事情哪沒有block,專寫writer's block好像這個block很了不起似的。不過實際上他提出的方案確實是針對寫作者啦,例如我覺得蠻認同的一點,從頭看這回事。
一個不小心寫歪了刪掉三五千字根本小事,基本上跟退回前一個紀錄點差不多那樣,要說的話,織毛線不也會這樣嗎? (其實我沒織過不知道不過邏輯應該是通的吧。)
我自己就是會不停從頭看的人(因為記憶力差沒辦法),確實會不停地注意到,某處怪怪的所以改一下,在某處又怪怪的所以改一下,然後完全沒有推進故事都在改前面orz
其實edit也差不多。
encty
9 months ago
但是ask yourself "what was this about?"我覺得不錯。我沒問過自己這個問題。說實在的我也不太care,能寫完就不錯了還想文以載道啊,抱歉喔。而且我極端厭惡故事中講道理什麼的,大概就是從小看那種「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學到了」東西所以對於這個非常倒胃口。
但是讓故事聚焦於某個主題,我覺得是好的,精煉、打磨的感覺。當然在這邊就要自己打臉,如果故事本來就是繞著某個主題建立的,那確實需要去把不是about something的其他枝節拔掉。這個感覺是我自己可以練習的項目之一。
encty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do a lot of livings,完全同意。
雖然是有那個主題,#作家只能寫自己經歷過的故事 這個hashtag實在很聳動。但是山裡滾過海裡游過,寫出來的山跟海就是不一樣。不在山裡,不會感受到風吹過葉浪一陣一陣從身上捲過去的感覺。不在海邊,無法體會站在海中隨浪晃盪的失重感。
我自己寫奇幻小說要建立的是感受,讓讀者感覺彷彿存在於當地那樣的野心。所以我也會很著重去思考跟描述角色在當下的感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