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我要當寶寶
11 months ago
《夠好的工作》
latest #20
我要當寶寶
11 months ago
總之因為對工作跟生活佔比的平衡很迷茫,剛好看到人家推薦了就買了。
他是以西方的研究撰寫而成的,應該還是以美國為主(研究參與者有各國各行業的人),當初買的時候因為這點有點卻步,畢竟文化脈絡的差異會導致情況不同。但我看了序跟第一章覺得這根本台灣。
差別只是我們比他們還要早開始進入工作主義。
我要當寶寶
11 months ago
還有他們有在覺醒台灣人沒有
我要當寶寶
11 months ago
充足不是比貧窮好一點,也不是比豐盈差一點。…………充足是一種體驗,是我們創造出來的一種情境,一種宣言,一種明白一切夠用、我們也足夠的認知。
立即下載
我要當寶寶
11 months ago
投資不同面向的自己,應對挫折時會更有優勢;反之,如果越讓某一部分的自己定義自己的全部,應對變化的能力就越差。
我要當寶寶
11 months ago
工作崇拜居然是從馬丁路德開始的……
他從宗教式微、無神論者增加的角度下筆,認為人們的崇拜從超自然轉移到工作上,但也同時強調,人們會崇拜超自然是因為但凡把崇拜轉移到其他地方都會是無止盡的不滿足,只有超自然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
作者自述也提到,當自己讓工作定義了自己的全部的時候,容易過度焦慮,工作其實不是一件需要如此審慎決定、也並不是完全在定義
你是誰
的事情。
這樣一想面對工作跟出社會就比較沒那麼焦慮了。
我要當寶寶
10 months ago
今天讀了一點,好難把裡面的文字摘要出來,但裡面的很多概念真的讓自己對未來的工作想像變得更明確。
我要當寶寶
10 months ago
相信工作本身是值得熱愛的,這一點變得特別重要。因為如果想起一開始工作的原因(為了支付帳單),那麼我們可能會納悶,為什麼工作這麼多卻賺這麼少。
書裡在第三章提到
職業敬畏
的概念,當職場「本質是良善、神聖的概念」的時候,職場的問題反而很容易被忽視。
當榮譽感被視為薪酬本身的時候,資方更容易用比實際所需還少的價格支付勞工的薪水。我覺得這個現象在助人工作也很常見。
我要當寶寶
10 months ago
後來才開始倡議找尋自己的夢想工作,但讓熱情作為勞動的藉口的時候,工作跟生活就很難劃分,並不是說這樣不好,但每個人在這一點都應該要有清楚的意識才能有選擇的權力。
不停追求夢想工作僅是部分原因。如果我們按照自己熱情所在來選擇職業,很容易將薪資差距歸咎於個人選擇的結果,而不承認結構性不正義的事實。這種類型的選擇掩飾延續了一種錯誤觀念,即收入不平等只需要努力就能克服,而不必靠制度改革來解決。
我要當寶寶
9 months ago
歷史上,一個國家或一個人累積的財富越多,他們投入在工作上的時間就越少。道理很簡單:當人擁有足夠的財富,就能減少工作量。
美國的專業人士不是用財富換取休閒,而是開始用休閒換取更多工作。
我要當寶寶
9 months ago
課本怎麼沒有跟我說泰勒的科學管理根本屁用沒有……?根據書裡描述,他的理論實際上根本沒辦法提高效率或產出,但卻深植人心,讓我們對休息感到罪惡,用盡全力想充實自己的空白時間。
第六章還提到關於一週工作四天的實驗,參與實驗的人來自各行各業,但研究結果顯示完全沒有因為少了一天的工時而造成任何產出下滑…………?
我們到底這麼辛苦幹嘛?為什麼又變成這樣……?
我要當寶寶
9 months ago
要建立與工作更健康的關係,首先要明確定義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工作關係,如果你不定義,你的老闆會很樂意幫你定義。
第七章讓我嚇一跳的論點是:
員工福利只要稍加想像,也可以視為社交控制。
裡面舉了很多例子,都在顯示其實提供的福利反過來留住員工在工作崗位更加賣命,就跟科技一樣是一體兩面的,要非常小心且清晰才能避開陷阱。
我要當寶寶
9 months ago
順帶一提稍嫌偏題的引用,對於歐威爾、赫胥黎所寫《美麗新世界》、《一九八四》等描繪科技帶動反烏托邦場景,尼爾說:
歐威爾警告,我們將被外界強加的壓迫征服,但在赫胥黎看來,不需要老大哥來剝奪人的自主權、成熟度和歷史。正如他的觀點,人們將愛上他們的壓迫,去崇拜那些毀掉他們思考能力的技術。
我要當寶寶
9 months ago
第七章也提及關於生活與工作的界線,分為整合者跟分割者,有的人不介意界線模糊,而有的人則是分得很開,並沒有所謂好壞,但是應該清楚自己落在哪裡更能找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順帶一提我是究極分割的人,我連制服都不願意穿回家……也一直都是離職了才會跟關係好的同事、老闆交換社群帳號……不曉得欸我是老古板嗎?
我要當寶寶
9 months ago
所以我也一直很難理解全身心投入工作並從中感到滿足的朋友,每次見面勸離的話語永遠骾在喉頭
我要當寶寶
9 months ago
當我們說一個人成功的時候,通常不是指他們快樂或健康,而是他們賺很多錢……。
在自然狀態下,社會比較攸關生死後果,因此天擇形成了一個大腦,以生死攸關的反應來應對社會比較。
我們追求地位是因為我們不了解自己的喜好。當我們不相信自己為「好」下的定義時,就會讓他人來為我們定義。
我要當寶寶
9 months ago
當外在獎勵承諾出現時,從活動中獲得的內在滿足感可能會減少。
我要當寶寶
9 months ago
第八章通篇在闡述關於內在動機被忽略跟外在價值觀如何內化,我覺得這件事情在工作這一塊尤其明顯,大家提到工作好像都對「好的工作」有一套固定的標準:應該要賺的很多、可以升遷或是有發展性、最好是能夠取得一定的地位……諸如此類;個人對「工作」(特別是新鮮人)的要求則是:我要熱愛我的工作、應該要有價值/意義……並且常常因為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沒有熱愛或是賺的不夠而苦惱。
但到底什麼樣的
生活
是我要的?應該先回頭去想這個問題然後才是去考慮什麼樣的工作對你來說很理想。
我要當寶寶
9 months ago
「我沒有夢想工作,我的夢想是不工作」
我要當寶寶
9 months ago
「人們往往把社會問題個人化,認為是他們選擇了錯誤的工作、錯誤的伴侶、或者沒有存夠錢等等。但很多時候,是我們正工作其中的這個制度,限制了我們的選擇。」
我要當寶寶
9 months ago
明明勞動市場也是一個市場卻不走市場機制,明明消費者(勞動者)有力量去左右市場的情況,但卻變成逆來順受的情況,甚至沒有人得利。
00後該認真整頓職場了!(結論)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