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曈
10 months ago
【電影心得/劇透注意】
為了看《Last Mile》我還先看完《MIU404》
latest #18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首先要說,中文片名翻《全面引爆》⋯⋯還滿不搭的(可我也不知道怎樣取名會更好)

《全面引爆》看起來就像什麼好萊塢鉅作動作片,但《Last Mile》就,呃用同行的ㄩㄊ的說法,就是日劇,非常日本的演出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並不是說日劇或日本電影不好,只是你不能給我一個好萊塢的電影片名然後給我看日劇啊
陽曈
10 months ago
首先劇情的部分我先看過劇透、知道兇手大概是誰,但情節編排地十分精彩,在看電影時完全超乎我想像而感到震撼
立即下載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我一直以來比起出乎意料的情節我更在意如何引導劇情走向還有害怕受到傷害,所以我習慣先看劇透再去觀看電影,喜歡找出劇情鋪陳的蛛絲馬跡,看線索慢慢拼起來的感覺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故事一開始是山崎的置物櫃上的塗鴉2.7m/s、70kg,以及一個圓圈畫得很像繩子我還以為我劇情少了什麼上吊情節

接著畫面快遞送達然後爆炸,帶到交通網絡、電車上的購物節廣告、大量的派遣員工,迅速地切入主題——購物網站、電商、物流,以及勞動問題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最近愈發感受到電影不太會有多餘的鏡頭,所以畫面的焦點、時常take到的角色一定有鬼,比如佐野,比如七海

艾蓮娜的時差被臨時調職輕輕帶過,後面揭曉了她是美國總公司派來的自然有時差問題,前面提到心理問題再到失眠最後是離職後的熟睡;一直買東西帶到促銷商品頁面廣告,再到犯案手法;廣告公司因為假日聯繫不上員工隱藏了真兇;六郎一開始找不到器材是為了鋪墊後面的醫療用品缺失的危機再帶到人們仰賴物流快遞的生活;最後還有日之本滾筒洗衣機比較耐高溫也被作為伏筆收回XD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推理(?)的部分我覺得最開始的爆炸不是爆炸真的是非常傑出的詭計,中間又有艾蓮娜提出炸彈可能少於11個真的很容易被誤導,不過以推理(?)作品而言這個線索幾乎是和答案同步出現有點可惜,畢竟看到爆炸誰會想到不是炸彈呢?然而這也給出了UDI大顯身手的好機會,除了服務系列作粉絲以外,好像也在強調不可以錯過任何眉角才不會錯失真相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我覺得《Last Mile》優秀發揮了共同宇宙的設定、並沒有錯過服務系列作粉絲的機會:404和UDI角色都有出場,還有熟悉的音效和bgm聽到就讓人心裡很激動

但是很棒的另一點是它同時也沒有忘記自己是一部獨立的作品,與前作適當呼應就點到為止的地方也很棒

然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閃而過的機車快遞員白井——那個高中同學被霸凌的白井、想要直播自殺的白井!白井你好好長大了現在努力工作了你好棒

看《Unnatural》的時候明明對白井也還好但看到電影出場的時候內心突然超感動,有點好笑
陽曈
10 months ago
我對艾蓮娜那套職場老油條對作法深感佩服(當然是以職場應對而言)

先對下面的羊快遞以公司名義施壓,然後再對上面時把責任完全推給先讓步的羊快遞、先同意警察搜索扣押商品證據再對高層說沒有製造額外成本,這充滿才華的抽換概念和口才到底是哪裡來的根本是詐欺啊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再來艾蓮娜說自己說來自五年前的使者(ししゃ),不過使者又是為誰而來呢?山崎嗎?還是遠赴美國的山崎的未婚妻筧?

剛好的是「死者」和「使者」在日文中可以讀作「ししゃ」。同樣的話艾蓮娜明明可以說是為了讓五年前的事故真相大白,她卻要說她是來自五年前的使者(ししゃ)。要說這句「使者」沒有想影射山崎案的「死者(ししゃ)」⋯⋯很難被說服啊

可是山崎並沒有真正死亡,五年前的死者是誰?我覺得是艾蓮娜「正常的部分」或是「健康的職場」。艾蓮娜在聽完筧的請求後表示愛莫能助,隨後她升上管理職,一段時間後就開始出現了失眠和其他心理障礙,到五年後山崎的遭遇與筧的請託如鬼魂一樣跟著她兜兜轉轉回到事發現場。在電影的需求上,艾蓮娜重新認知到職場問題甚至造成傷亡。「為什麼員工會跳下來?」因為職場早已腐敗,員工只能藉此表達不滿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再留樓免得還有東西要補充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勞動的地獄並不是野木宇宙第一次出現,相反的職場童話似的罷工情節已經在《Unnatural》幸福蜂蜜蛋糕工廠演過了,並沒有什麼想再提的

我很佩服的是野木編劇在寫的時候並不避諱去碰觸一些社會問題,例如過勞、異國留學生困境等等。即使是輕輕點一下,但我們知道這其實不是作品裡面需要——比如《Unnatural》明明可以寫一季的紅色金魚或《MIU404》的久住——卻仍被提及的問題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癱瘓物流會癱瘓社會的概念我覺得很有趣。還有艾蓮娜那套「客戶至上」概念她替換成「因為我們公司以客戶至上」來推導「公司至上=客戶至上」也是很厲害

但我覺得更厲害的是亞洲區主管的見解:因為大家都很期待購物節,所以即使有炸彈風險我們還是要進行促銷,甚至提議賭一把舉辦限時促銷——我們原來把「安全」排在這麼後面嗎?我們到底把「安全」置於什麼位置?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電影挑了一個很有趣的議題——購物節、電商和倉儲物流。我們便利的生活建立在廉價快速的產業,與此同時我們的勞動也被這些廉價快速壓榨剝削。裡面還有些很有趣的背景——派遣員工中有不少是銀髮族,反映如今中老年再就業的現況;日之本電器的設計更良好卻因為成本與價格被淘汰,則顯示商品低廉的價格比優秀的品質更具競爭力

ㄩㄊ看完後有提一個想法:我們以前把物流、倉儲(我再加一個廣告)視為新創產業或非傳統產業也許還在新自由主義的範疇,但我們沒想到這些新創產業的問題而新自由主義只能解釋它們的出現而不能應用在它們衍生的問題,也許我們從現在起會需要一個新的新自由主義(她稱為新興/新•新自由主義)來解釋這些現象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後知後覺發現want還沒寫 不過其實也還好就滿明顯的

一開始的「want」 是電商配合購物節活動的廣告:what do you want?藉由提問引出後面購物平台實際想表達的「不論想要想要什麼商品我們都買得到」。但在爆炸案出現之後這句話很明顯變了意思

爆炸預告的SNS寫了「我想要一打炸彈」——我想要毀掉黑色星期五購物節、中間佐野父子對話「我(想)要一個小時的午休」到「我不想要和やっちゃん一樣(過勞地死去)」、艾蓮娜買了東西結果是炸彈(她說她全部(商品)都想要,對比她其實對於各種東西沒有什麼執著只是買了促銷商品,再加上自己講了兩次以上「我小時候因為不能買所以很羨慕別人」 →她買東西是想要填補曾經不能買東西的空缺而不是真心想要什麼東西)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電影最後帶過的三個人,我則覺得各自有心中的質疑:

梨本看著置物櫃與曾經不明白意思的留言——你想要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對比艾蓮娜說「待了兩年還不知道真是幸福呢」)

躺在與山崎離開前同一位置的五十嵐——你想要繼續發生這樣的事情嗎?你想要成為下一個跳下來然後被移到這裡的人嗎?

在警車上酣睡的艾蓮娜——你想要這份「撐起社會」的工作嗎?或者你想要的是可以這樣熟睡的日子?
陽曈
10 months ago
你想要什麼東西?
你想要什麼工作?
你想要什麼生活?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陽曈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What do you want?」好像在問電影中的角色,但實際上一部創作通常有想要討論的主題和觀點所以其實是在問觀眾。如果問製作團隊想要什麼的話,其實是想要觀眾思考這個問題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