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逛逛買了兩本書
子彈與玫瑰
串流音樂為何能精準推薦「你可能喜歡」
1. 子彈與玫瑰
是鏡文學出版的人物採訪合輯
買下來的原因是之前看過另一位作家董成瑜的 華麗的吿解
覺得採訪文字把當下人們的想法像放進時空膠囊一樣保存良好
過了五年十年之後,可以看當初那個人是怎麼沿著軌跡走到現在這個地方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看一些報導文學或人物訪談類的文章
自己在高中時期才接觸這些文學類型
當時是為了升學寫作而有意識地閱讀
到大學時才又撿回對文字的熱情,也意外開始覺得這類型的文章很有趣
(難道是年紀增長影響?)
una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2. 串流音樂為何能精準推薦「你可能喜歡」
作者也明說了這本書是他自己的淺見
不會有艱深的演算法細節(因為是公司機密)
也因為產品收集使用者行為和資料,早就是大家都清楚的事實
感覺更多篇幅是用來說明:
使用演算法推薦新歌,並不代表未來有天機器人會嘗試用這些資料來操控你
撫平因為不了解而帶來的恐懼(吧,我是覺得蠻有趣的)
整體脈絡還算清晰,從還沒有串流的時代開始聊商業模式,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翻翻
不過我還是要 mur,音樂文學和藝術文學真的很難看懂耶,先備知識不足真的會多花很多時間理解(崩潰)
痛苦程度比擬:要外文系的朋朋看懂機械系的微積分考卷
我是很佩服有人能把這些細節都如數家珍的(
una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另外存了一段作者的 diss (因為實在太好笑了):
那首歌爛透了。我的意思是那首歌不僅不合我的口味,而是它客觀上就沒有任何過人之處。那歌聽起來就像是內建於某台合成器裡的試聽曲,而那台合成器的製造廠商作爲一個複雜而無趣的洗錢計畫一部分,原本就沒打算要好好做生意。那首歌就像是某個聲稱能預測你死期的熱線電話等候音樂,它會讓你臉貼話筒聽著聽著就失去意識,然後在你已經聽不見的耳邊輕聲說:就是今天。這種歌後面還有十二首,而且每首都出自不同的藝人。這些歌名義上不同,但聽到腦死的你根本分不出來誰是誰。
那才不是什麼地方性的音樂,那只是垃圾。而且還是很可疑的垃圾。
3. 沙丘第三本還沒空看...(氣音)
寫完扣腦力不足真的沒辦法在睡前看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