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九煙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生活】【閒聊】
今天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節目,《我的圖坦卡門》
內容是介紹挖掘圖坦卡門陵墓的考古學家卡特,請來拍攝記錄考古過程的攝影師:哈里.伯頓。
伯頓拍攝的作品,直到今日都仍被學者做為重要的參考依據;不只因為這是挖掘現場的第一手畫面,更多是因為伯頓的作品精細到不可思議。後人甚至可以觀察卡特當時佩戴的是哪一種袖扣。
這可是膠捲底片剛開始發展的時期!!
latest #8
他使用的是比膠卷底片更早的技術,玻璃底片。
我現在就是在有在沖洗膠卷底片的相館工作,看了很多膠卷底片拍出來的作品,因此看到伯頓的作品更加震驚。
那是何等的細節,連文物材質都清晰可見!
那樣的清晰度,即便是現在的科技也無法並肩。
片中找了一位攝影師,同樣使用相同的機器,在同樣的環境與地點,甚至和伯頓一樣的暗房沖洗照片,儘管能窺得幾分當時的情景,更多還是難以望其項背。
穆九煙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伯頓的作品,沒有一粒灰塵干擾到畫面。
能想像嗎?那可是埃及!沙塵漫天飛舞,張嘴就能吃沙的地方!
他使用的暗房,本身也是陵墓,距離挖掘地點不過幾百公尺,那樣惡劣的環境,是怎麼做到的?!
精準的畫面與細節的呈現令人嘆為觀止,配上卡特的筆記,清楚描述出文物的材質、顏色,兩者相輔相成,可謂考古模範。
伯頓對於畫面也並非只是呈現出考古過程,亦有構圖巧思,比起攝影,更像世界名畫。
我最喜歡其中一張由許多人構成的研究照片,似乎也很符合黃金比例。
穆九煙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很有趣的一點是,片中模仿伯頓的現代攝影師說,那張照片乍看之下是伯頓捕捉到的研究瞬間,實際上因為需要時間曝光,因此照片中的人物是有意識地停止動作,等待相機記錄。
「在這短短的時間內,他們從學者的身分,變成扮演學者的角色。就在那短短的幾秒鐘。」
那是一張照片,可其中傳達出的訊息與戲劇張力,難以言明。
攝影,是什麼呢?
曾經我以為,攝影是揚長避短,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欺騙。
我看過一個影片,一開始是漂亮的富士山與倒影,隔了幾秒,鏡頭下移,才發現那根本不是湖面倒影── 而是鏡子上倒一點水!
根本是詐欺。
但是今天看到伯頓的作品,刷新了我對攝影的認知,他在忠實呈現的同時也不失藝術性,考古所需器具也從來不是畫面的阻礙;他的作品是真實的、完善的、充滿細節的。
真的非常厲害。
穆九煙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這個節目我喜歡的另一張,是現代攝影師致敬伯頓的作品。
伯頓拍攝卡特拿著一隻刷子,似是虔誠地、要將圖坦卡門棺木上的塵土掃開的動作,因為是從側面拍攝,亦可看作考古學家卡特與圖坦卡門互相凝視。
現代攝影師拍的,是主持人擺出類似動作的構圖,不同的是如今棺木被放進可控制溫度與濕度的玻璃容器中,玻璃照映出主持人的倒影。
倒影之下,便是沉睡中的圖坦卡門。
穆九煙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我認為這張照片也相當具有意義。
這是致敬伯頓與卡特,也是對望古今的脈絡。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