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ㄆㄤ(。・ω・) 覺得
10 months ago
(看到這個文想了又想,決定直接把我打在脆上的文字轉過來。)
https://images.plurk.com/Wh2PmQEZBOGeCIspzkOSE.png

可是我也覺得自以為是的好意只是強迫。
就像不喜歡的人為了追你每天買早餐給你,那種困擾的感覺你能懂嗎?
你大概不懂,就像你在日本送水果,有些人確實牙口不好,連吃芭樂籽都可能導致牙齒受傷,出國也不會帶水果刀,你也沒準備水果刀,那麼無法帶回台灣也吃不掉的蘋果該怎麼辦?

不是客戶說的都是對的,而是有時候自以為是的好意就真的只是困擾。

天天有鮮奶也是。
立意良善,卻沒考慮到乳糖不耐、早上無法喝冰水的小孩,這是否只是大人強加在孩子身上的好意呢?

-------------美狗 Meiko (@duhuomeiko) on Threads
圖片原文連結。
latest #7
掰噗~
10 months ago
掰噗秀秀 (girlkiss)
機器狼馬上到喔汪
感覺threads上一堆人吵架,不選邊站就很難發言一樣,但看到奇怪言論我就忍不住想要罵一罵的這個壞習慣感覺還是得改改ㄌ。

threads的演算法真的很詭異。
明明就按了不感興趣卻還是一直出現類似的文章。

班班(還是天天?)有鮮奶這個政策在threads就出現很多聲音,一部分是說鮮奶是味全的不想要自家小孩喝;一部分是像原文主這樣,覺得被蹬鼻子上臉。

我個人沒有小孩,法律上也已經不是小孩,所以這個問題與我無關,但我身邊倒是真的滿多乳糖不耐症的親友,我想這種世代基因不是一兩年的突變就能改善的。

當然你也可以說「啊不要喝就丟掉啊」但那豈不是就像無法帶回台灣的蘋果一樣,只是一種沒必要的浪費?

是不是代表這項策略需要檢討的部分還有很多,而不是衝出來指責「有免費鮮奶已經很好了!還挑啊刁民!」
立即下載
離個題想到,我一直在想服務業有什麼秘訣嗎?待人親切、笑臉迎人?還是保持底限、按照規定呢?

後來我覺得,或許服務業的本質就是不要做多餘的事。
也就是工作之外的「服務」都盡可能避免。

比如,我會想,對客人說「歡迎光臨」「謝謝您,歡迎下次光臨」是工作;替客人帶位、介紹菜單、結帳,可能偶爾幫客人點餐,也是工作;送餐時,提醒客人小心燙是工作;回收碗盤前詢問客人「還有需要使用嗎?」也是工作。

但是因為看客人腿腳不便,因此特意安排了容易進出的位子、因為客人似乎不懂中文,而特意訓練自己用英文與其對話、因為客人不想要××口味冰淇淋,而換了別種類型的冰淇淋給他,以上這些行為對我來說通通超綱。
確實,聽起來很貼心,可是有些時候這些貼心會成為某些人攻擊我們的手段。
「我也想坐那邊啊,我也不方便啊。」
「為什麼妳要特地跑來說這些?」
「他們可以換為什麼我們不行?」

服務業很容易遇到牛鬼蛇神。今天給一位客人通融、或甚至是我方單純的好意,都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我告訴自己不要做多餘的事。
如果真的有客人盧,就告訴主管,讓他們去處理。
我至今還是覺得服務業很難。
當我直面客人的時候,很難區分現在是在工作還是在面對一個陌生人。

有些客人會說我們服務很棒,有些客人會覺得我們沒資格收服務費。我經常覺得有些人如果討厭這家店,下次別再來就好了。
但從「天天有鮮奶」事件中,我更可以理解,所謂的好意並不一定完全是好事,當然你可以說那些靠北鮮奶品牌、鮮奶溫度的人都是刁民,可是那筆買鮮奶的預算,並不像「吃到一間不好吃的餐廳、下次就別來了」的道理一樣簡單,並不是這些人不想繳納就可以不繳的稅金。
原文主人說,是她想得不夠周到,沒錯啊,她確實想得太淺。
並不是蘋果有沒有削好、切好的問題,而是妳本來就不應該在「尚未了解過對方需求的情況下,將自己的好意強塞給他人」。

對那些捨不得浪費、卻又吃不了蘋果的人來說,那顆蘋果大概就像不喜歡的人送的早餐一樣沉重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