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敘事的目的並不是講述一個故事,而是試圖闡明一個精神。這種敘事並不以角色為中心展開,而是透過主題的並置展現。
這樣的敘事其實並不少見,以文學經典舉例就像是《十日談》,一群人在一起互相講故事講了十天,每天的故事都有不同的主題,同時這些主題並置之後背後的精神就展現出來了,而;又或是例如《世說新語》也是以主題衍生出不同的故事。
以主題和精神為核心的敘事,在一定程度上角色就被去中心化了,故事的敘事角度多了一種彈性,因為不見得哪個角色的角度擁有超高的優先度。
甚至,這種敘事有一種有趣的觀看體驗,有一點像「顧此失彼」:看了某個故事,就會漏掉某個故事。這是以某一個角色視角為核心的敘事辦不到的事情,因為角色為核心意味著主角的敘事本身就與故事緊緊捆綁。這種「顧此失彼」同時也意味著讀者被安放在一個很奇妙的位置:既不完全是跟隨著特定角色的敘事,也不完全是上帝視角,更像是觀看紀錄片的體驗,讀者透過事件的博覽回到的一個被諸多角色和歷史圍繞的時空下,就像是自己也置身於其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