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in
10 months ago
#閱讀筆記
畫了好多線反而沒有書籤的作用,記下最有感觸的一些。

許恩恩《變成的人》
latest #14
Hsin
10 months ago
有空補一些自己的想法
沒空就算了XD
Hsin
10 months ago

我反思著。告訴自己不要再反思了。反思的結果都是去討厭別人討厭自己的話何必反思。
Hsin
10 months ago
忘記誰說過棒球比賽無聊之處在於比賽時間太長、節奏太慢。不,不正是因為那些空隙使得時間本身更有價值嗎?
立即下載
Hsin
10 months ago
誰也不能明白他人的選擇,裡面還是外面,留下來或離開。明白可以努力,但有極限。
Hsin
10 months ago
一個人沒辦法記住那麼多。一個人完成不了歷史。高大的詮釋,經典的理論,厚重的歷史,都不是人。
Hsin
10 months ago
我想,一個人往前走,是不分背了什麼、放下什麼的。就只是時間到的時候,差不多該走了。
Hsin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如今,在職場,承楷最討厭不讀文件的同事,因為不讀文件就是增加整體的溝通成本。

真的超好笑,原本浸淫在苦大仇深的社運創傷裡結果突出一句現在職場的共鳴。真的,到底,為什麼,不讀,文件????README這麼大的字讀不懂???截圖步驟寫得盡可能詳盡還被嫌冗贅???是在哈囉???
Hsin
10 months ago
有一次,日常的承平時刻,你看到剩餘的車位數是三百一十八個,生活中這樣的巧合真是無聊到不行,卻將那個畫面深烙在心中,感到羞恥及迷信。
Hsin
10 months ago
那時的津鳳是二十二歲。而你之所以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你跟津鳳同年。此後每年生日你都會想,如果津鳳活到現在會是什麼模樣。
Hsin
10 months ago
距離津鳳第一次離開世界,已經有二十二年,也就是說,你幾乎帶著她重新活過一整個生命了。
Hsin
10 months ago
不假思索鑲嵌在變革的大世界,有些人就丟掉了自己。什麼歌曲能夠代表我們?揮霍過符號的我們已經變成不能再被歌曲代表的心靈。
Hsin
10 months ago
好像想找時間整理心得會永遠找不到時間,就想到什麼寫什麼好了。

這本買在讀墨書櫃裡一陣子了,一直沒打開來讀,可能是抗拒太陽花學運這個曾離自己太近的生命經驗。翻開來,開頭的部分,真的是讀得有點痛苦,社運的傷,長大了脫離了,會以另一種形式像是折疊的夢境魅影一樣蔓生在牆角。

大學的時候我不能說是做社運的人,處在異議性社團,但頂多是在校園裡,從來沒有真正上過街頭,最接近在地的抗爭,是入學沒多久就懵懵懂懂跟著系上串連的反迫遷,也就在文學院裡的草皮上拍了張照,回家還被唸。
Hsin
10 months ago
從沒有系統性接觸過社會學,所以對於那些理論,那些專有名詞,從來都是抱著敬畏的心情看待。社團的前輩後來進了城鄉所持續參與高強度的運動,我也只是默默看著最多在貼文按個讚,連留言聲援也沒,基本上就是精神參與,感覺自己也在關注,在其中,但從沒有深刻論述過。

書裡寫,「沒發聲就等於沒發生」,這是從事運動很核心的概念。但堆疊的言語確實傾向於分歧意見,很多時候爭執得最兇的都是無數分岔之中最相近的節點。語言背後的行動,行動背後的語言,同樣投身於一個行動的人們之間的網絡比乍看之下還要複雜得多了。書裡提到時間的流逝,立場的變動,是啊我們都是活著的生物,活著就會改變,哪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
Hsin
10 months ago
很長一段時間我不敢去想像議場裡的狀況。想了就會有太多的如果。那個年紀,確實在無知的情況下浪漫化了許多人事物。近幾年陸陸續續讀了十年回顧,透過一些訪談,才側面了解當時的運動也有其幽暗的一面,那個時代,不只有屬於我個人的傷,還是更多人的傷,傷痛的來源比我想像得更矛盾與複雜。

壓迫與被壓迫,是否在更大的壓迫底下的相對小的壓迫就不是壓迫了?「你們這樣跟國民黨有什麼兩樣」,這句話讀到的時候心臟像是被掐了一下。最近的國會,尤其常讓我想起阿光,偶爾我會想他要是還在,至少我們會多一道更強而有力的論述力量,縱使他已經比我小好多了。每次看著亮君我都想著還好她還在。

雖然說,一個人完成不了歷史,但是人的相遇卻永恆改變彼此。活著就能夠改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