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展覽】 https://images.plurk.com/3jcD9f5Cs0nxdb1XCsZmSA.jpg
《你忘了把雨聲帶走》是錦源興之前舉辦的遺物裝置藝術展,由來自馬來西亞的趙少傑創作。

實體展覽已結束,歡迎至FB參觀線上微型展:Facebook
latest #14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錦源興的窄小老宅與裝入錄音帶卡匣的混合遺物相當契合,都是精巧且帶有大量時光記憶的物件。現場還有播放雨聲落入水裡的點滴水聲,出乎意料的不會感到煩躁,反而有股被雨水逐漸鑿穿記憶、進而達到共感的沉浸式體驗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介紹裡提到創作者幼時住所逢雨漏水與吵雜聲,但在親人離去後,連那些不算正面的貧困記憶都變得無比獨特,所以卡匣裡也有各式各樣的東西,從大馬的證件、食譜到很難看出原本是什麼東西的碎片,全都收在一個個透明小盒中,使觀者能從中拼湊出故人過往的樣貌。
https://images.plurk.com/1eQzrB9P1jKsiH3XjmZe44.jpg https://images.plurk.com/42ZtcHheGXQNNNJGB3DQNZ.jpg https://images.plurk.com/6w5xwUw1oF6acDG9KIohqL.jpg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如此輕巧,又如此豐富,原來生活物品真的能承載一個人的樣貌
立即下載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我特別喜歡舊包裝的部分:
https://images.plurk.com/38idgDrtQhdjZZ59a5pyYD.jpg
不過我記得使用多國語言的馬來西亞人在華文方面基本上採用簡體字? (thinking)

展場的明信片備註也用簡體字,但遺物的包裝設計是繁體字,讓我想到我曾經認識過的大馬人在繁簡體的閱讀沒有任何障礙,而且深知台灣人不喜歡看到簡體,所以我們在網路對話時他總是用繁體字……很貼心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3FCsF0J3ZgjlEfNzWkc3d3.jpg
另一個很喜歡是有些老件跟家中長輩的擁有物有某種程度上的近似,比方說巴掌大的泛黃照片裡,人們擺的姿勢和髮妝等展現某個時期的跨國審美觀。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展場小歸小,錦源興的小老闆還是比照正式展覽做了場刊,當期一份80,展期結束後則是一份維持原價,兩份特價一百,歡迎挖寶
https://images.plurk.com/2as239oUoTiEEo0csUYnUj.jpg https://images.plurk.com/1MPmSBOb9NOQKRYRFDfiR7.jpg
場刊的背面打開能當海報(攤開的手感應該是A3尺寸?),像《你忘了把雨聲帶走》的海報是接近卡匣原始大小的展場照,看起來跟錦源興的本業印花相近,有趣極了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09巷3號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錦源興一年約有八到十場藝術展,一個檔期約三週還要努力爬陡峭狹窄的樓梯到三樓觀賞 ,媒材從複合畫作、攝影到這次的裝置藝術都有,展覽主題也相當豐富多元,之前錯過的可以藉由線上或舊場刊補看。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最後,說回遺物這件事。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雖然我平均每五年就會死一位親朋好友摺紙的耐心大概也是從摺蓮花開始的,但直到看了這個展才想起來我們家的亡者們絕大多數的遺物都隨著屍體一起燒毀或丟棄,勉強只有照片和有價物件如遺產被保留,可是遺「產」跟遺「物」顯然是不同的東西……是記憶的重量嗎?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而有價如手尾錢,我們這邊的作法有兩種:一個是讓法師握著死人的手去握一把零錢和釘子再分給子孫。另一個是把錢袋綁在遺體的肚子上,再讓子孫伸手進錢袋拿。(錢袋內不會放釘子!)

據聞是能把剩餘的福氣分給後輩,但我從小就覺得連死了都不能留一點自我的華人社會非常可怕 ,因此拿到手後就會趕緊花掉或捐出去,結果手邊僅存的遺物就是釘子了。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不知道別人家怎麼處理遺物,但用藝術裝置的方式去做肯定是少數,也算打破華人社會對死亡的禁忌圍籬,極具深度。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公視+ | 人生清理員(影集版)
公視前陣子推出的台劇,死亡現場的清理也能清出各式各樣的人事物。
貓🌈黑夜盡頭
10 months ago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