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這類題材,關於探討木頭人有沒有心,比起金屬製的我更喜歡木製的(不重要),然後我覺得三相奇談在這個部分的詮釋我很喜歡
第一要點是這些機關人被用作殉葬,所以他們必須長年在地底下生活,因此魯公將他們設計成感受不到負面情緒的機關人,我覺得這個設計非常巧妙,因為他們必須在感受不到時間狀況下生活
再來是綢繆跟無將大車,他們名字取自詩經,一個是講愛情、一個是講不應自尋煩惱
相對於綢繆,無將大車算是反派角色,但是可以看到無將大車其實比綢繆更富有情感,從對話中也可以看出他更富有情緒
無將大車在尋求自我的過程中產生的這些悔恨,其實讓他變得更接近人,我很喜歡對於人性是同時包含善與惡的想法,尤其這個故事有提到類似修道成仙的概念
我認為修道成仙一部份是需要屏除雜念,才能夠脫離人道,而無將大車卻因為這些雜念而獲得人心,我覺得這樣詮釋劇情很好我很喜歡!
再來是綢繆的部份前面有說他追求村長女兒被說叫他去當俠客還以為是被拒絕,最後在看著無將大車崩壞的時候卻說自己很羨慕,他已經能感受到痛苦,因為村長就是希望他能在江湖上洗鍊學會感受痛苦。如果感受不到苦痛,就無法同理,就無法與人類真正相愛,這個伏筆我也很喜歡
再來是無將大車窮盡一生追求的機關人記憶之謎,綢繆用螞蟻的社會來解釋,我覺得這個發想很強,而且他還在無將大車死後才說是悟出來的超級讓人哭笑不得
對了兩人對情緒的表達:還有谷豐登的離開讓無將大車感到寂寞、可惜、後悔,而綢繆卻對無將大車的死亡毫無感覺也是劇中一個不錯的反差呈現。從這個角度也更能體現出村長為甚麼拒絕綢繆的提親,如果妻子因病痛苦甚至是妻子離世的時候,丈夫卻毫無波瀾,想想就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多喝熱水直男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