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Hod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02——論信仰在食腐生物鏈中的毒素
latest #11
▋I ▋Hod
9 months ago
信仰與食腐生物鏈類似,某方面具體而微體現了人類社會結構。
▋I ▋Hod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作為養分的死亡當然並不以自己的本質狀態為恥,除卻「死亡」乃為中性用詞、且為所有生命體必須經過的路程外,已死者的意識(這裡選擇不用「靈魂」這矯情的說法)早已離開先前棲身的物質,當然無需在意他者的眼光,也不會產生所謂恥辱的情緒。事實上對於整個食腐結構而言,死去的「殘留物」是種近乎神性的崇高存在,唯物來說那可是賜予新生生命的必要維生素與熱量,唯心來講那便是精神傳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揚棄掉舊的巨人,成為新的巨人,然後再被更之後的捨棄。
▋I ▋Hod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應當正面看待這般低效率卻又合理至極的系統,無關乎死物胖瘦美醜,新鮮或腐敗或乾癟。肉是肉、血是血、知識是知識,思想是思想,純然的元素不參雜主觀意識光明正大曝曬於陽光之下,構築出長廊、天頂與牆壁,過去、現在與未來,成就生態體系生生不息的自我循環。
立即下載
▋I ▋Hod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不過很可惜的是,貴為食腐的一員,人類這一物種實在比其他生物來說思緒太多,也吵雜太多。興許是具有消化酵素、並一定程度能處理食物腐敗時產生的毒性的特點,讓歷經肉體或心靈生態浩劫存活下來的人類萌生類似於特權的倖存者偏差——通俗來講,便是吃腐肉吃出了優越——此時人類便從單純的分解者定位,轉變成污染食物、擅自污染神聖的蛆蟲。挾死者以令天下的戲碼天天都在上演,可以說與人類歷史共業相互交織,其脈絡難以從人性中抽離,就如同宗教難以與人類活動分開討論,最終都會導向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詰問中。將死亡者視為(無論正反意義上的)符號象徵正是人類不同於其他生物的傲慢,畢竟屍骸並不會為自己發聲,雖曾輝煌卻已然死透,永遠失去辯駁的機會,神話是一座座蓋棺論定的墓碑,
▋I ▋Hod
9 months ago
而信仰——那些刨墳者、擅自替墓碑宣揚所謂「死物靈魂的正解」的——便是以詮釋為名,行綁架之實。
▋I ▋Hod
9 months ago
這便是問題癥結點。
▋I ▋Hod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信仰以代言死者與曲解死亡為畢生志業,綁架神明,使不能言語的「神明」為自己利益服務。死去之物必是靜默無聲的,故而在神的屍塊上揮舞大旗,甚至在屍身上群交也能被允許(抱歉這聽起來真像是汝等慣用的花招)。遮掉前句主詞受詞,怎麼看該行為妥妥是種褻瀆(這就是為什麼汝等常用這種方式昭顯你們的存在嗎?),但人性極其彈性化,其彈性的程度永遠沒有上下限閾值,反而會認為這是以現代方式用生命讚頌神明,於是不可行的也變成可行,甚至應當大肆鼓勵。

若有業務需求,想必弒一兩個神祗當然也是沒有問題,歷史上造神與毀神通常同時併進,於腐肉上架起教堂,再於同一塊腐肉上親手推倒當年建立的十字架,體現了成住壞空的美學,以一種極為短暫的方式。
▋I ▋Hod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在這些過後死亡者依舊是死亡者,他的此在不會改變,但與生俱來的神性已被拔除,成為信仰行銷身上的又一件戰利品。而伊萬,那可悲的次子,自縊於河水邊,滿身原罪之血的穢物,又有誰可幫忙闔上眼睛。
▋I ▋Hod
9 months ago
————
▋I ▋Hod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註:伊萬
指《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伊萬。
▋I ▋Hod
9 months ago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