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雜]

關於最近的坑的感悟。怕吵到人所以單獨發出來,又不想讓大家知道自己最近在坑什麼,所以會說得很繞,部分內容可能會以其他東西代替。
如果有感同身受的內容請不要跳出來,萬一我們同坑呢,這不是很尷尬嗎。
latest #11
+-×÷ 〰
8 months ago
感覺就是——在知道操控著那些的事物是什麼之前,事物的內外會被統整為一個單純的形狀,像是一隻機械構造的龍,倘若我們不去切開表層的外衣,那麼我們勢必不去將龍的整體視為零件的總和。龍是龍,正如我們是我們。

我們不是神經反射的總和,也不是大腦的延伸;我們的軀體並不是80%的載體與20%的核心——而是100%的我。

然而,就是這麼個然而——當我是200%的時候呢?

手術刀是能如此輕易地劃開不可見的邊界,「溢出」這個概念竟然成為了一個缺口,用來輕易地撕裂「完整」。
想把狗的尾巴分離,放在顯微鏡上,說「狗」是狗,「尾巴」是尾巴,他們沒有彼此,形體也獨立存在。所以狗與尾巴,鳥與翅膀;正如蜂蜜和煙火一樣,彼此無關。
+-×÷ 〰
8 months ago
狗即便沒有尾巴,仍然是狗的形狀,能夠表現狗的行為,展現狗的語言。

好的部份是,無論你給這隻狗安上什麼尾巴(或者這隻狗沒有尾巴)——牠都是狗。

主角之外的再如何變化,也不能夠抹滅主角的存在,頂多是配比的問題,這是80%的主角與20%的載體;這是50%的主角與50%的載體。

但自此狗就不是一個整體了。
+-×÷ 〰
8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當狗是一整體的時候,牠的所有表達背後的反射都僅可能反射回狗;牠的肢體勢必為狗,短暫、猶豫、停頓與笨拙皆狗。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對於狗之總和認知上的盲缺。

如果今天這隻狗是一個機器的總和呢?
連續兩次的歪頭,是行為管理的錯誤嗎?
讓你分不清是興奮還是敵意的犬吠,背面有一顆種子,像顆惡性的癌細胞,隨時準備開花、竄出、生長、發根。它來到這裡,就沒有要離開了。
立即下載
+-×÷ 〰
8 months ago
會發現,原來「只知道總和」或「只能認知到總和」的意義這麼重要。

好了話題再繼續下去就很難不自爆了。
+-×÷ 〰
8 months ago
順便紀錄一下性癖:很有自己的想法,但配合性很高。
+-×÷ 〰
8 months ago
河道成分:克蘇魯(100%)
+-×÷ 〰
8 months ago
看到錯字,幹幹
+-×÷ 〰
8 months ago
Souha_0801: 愛波波
+-×÷ 〰
8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想到了。

當事物為一整體時,其所有的表現,都是整體的一種特質/性質/能力/表達。

但事物的整體若為總和,其表現會(試著精確地)尋找
特定結構,將其外在表現重新定位到內在單一的零件或組合上。
+-×÷ 〰
8 months ago
也就是,假如對於事物認知的邊界已經不是單純地包裹在事物的外型上——即100%的完整時——即,哪怕只是尾巴在動,其也為狗的整體;而是邊界已然細化到內部的構造、如何組成、當中有哪一些可以割捨或替換。到了這個時刻,一個理當(或原先)為整體的事物,其構造就不是100%的完整,而是已經溢出了。

因其已溢出,勢必就有一些是額外的,像是衣服,即便沒有整體,也能夠存在,因而可以被剝離,因而衣服並非整體。
衣服的擺動不能夠直接取代其穿戴者的語言,光線於此便已彎折。我們看見衣服,並不等同於看見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