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都
latest #12
在threads看到身處布拉格的人把食物都放在室外當冰箱用。現在還下着雪很可怕,不是馬上就春天了嗎
跨年時去了一趟布拉格。生為南國之民,實在低估了歐洲大陸寒冬的可怕,差點冷死在布拉格街頭。這次刷新了對冷的認知,以前看書描寫銀裝素裹漫天飛雪的景色都屬流於表面的理解,此行雖未到大雪紛飛的程度,只是某一天冷到一切結霜,遍地滿山白茫茫的畫面又是無比震撼我,甚至連葉都來不及枯萎掉落已凍結成晶。腦海只有「怒濤」二字,霜雪無情又盡情地席卷所及之處。
一切被冰雪覆蓋的深冬,直到春天才消融,這種等待如此漫長絕望。非常慶幸自己不是生於北方雪國。
我又以為冬天會非常安靜,雪吸收各種聲音像是握住生命的咽喉。但晴天日光普照,靠近樹會聽見霜雪融化的聲音,彷彿是萬物從死寂中甦醒復活的前奏。在Kutna Hora亂走時途經一行柳樹,連寒冷都無法阻遏那怒張的生命力,驚嘆不已。
https://images.plurk.com/5ylrGVTBkxN151S2YKmYJa.jpg https://images.plurk.com/7buVvOnXtzuTh8Zw4CYk73.jpg
立即下載
對布拉格的印象,不可免俗地首先想到的是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www其實當時完全想不起旋律甚至歌詞,但回家後找來一聽還真的很有中世紀的感覺,不愧是周杰倫。布拉格的外圍或新建築都非常共產,樣版化又刷了粉彩色調的外牆,加上是元旦無人的街/城鎮安靜得有些詭異。但一進入市中心就覺得不知怎樣形容,悼念緬懷昔日帝國光榮,解體後帝國的失落、榮耀殆盡的憂鬱變成了此城的底色。
這裡既是雕像也是巴洛克之城,舉目皆見聖人皇室的雕像,多為黑色,唯獨光環冠冕權杖等聖物器具會漆成金色。布拉格幾乎所有教堂(內部)都以巴洛克作為主要風格,如此貫徹到底少見,參觀到後期真的會審美疲勞。他們誓要填滿所有空間,完全不知何為留白。
往Kutna Hora為參觀人骨教堂及聖芭芭拉教堂。前者很小,大約20分鐘內看完,疫情後不准拍攝。教堂四角的chamber各建一座以骨頭砌成的金字塔,由於經費有限他們只復修了其中兩座塔,清潔各骨頭部件並重新排列,修假天花、打燈及配玻璃窗等(玻璃窗呈六角形,而布拉格不少復修古蹟都採用同一種玻璃,故推斷捷克的維修大概由同一團隊承接)。日久失修的塔中,骨件沾滿塵垢、破碎且有倒塌之危,但能睹未經retouch的部分並能作比較甚喜。
教堂中間及拱頂吊掛的人骨裝飾實在說不出的奇異,確實有公整之美,但一想到有人如此用心大費周章排列組合人骨,真的毛骨悚然。教堂除了展示復修過程外,完全沒提及這些人骨的來歷以及將人骨設計裝飾的原因,又更添一層詭秘。
https://images.plurk.com/30NEiuDBYaMEwpgsYNgoHx.jpg https://images.plurk.com/1zNJhdNS7AVlIDjR5Ybr36.jpg
離開人骨教堂後便向聖芭芭拉教堂進發,途經不少教堂及名人居所,但不少因元旦休息且不在pocket list內而作罷。一意外之處是他們很用心做聖誕的馬槽裝飾,無論是教堂、店內抑或公眾地方,都見不同材質的figure構成三王來朝聖嬰的畫面,質樸的心意讓我有些感動。然後KH鎮上不少門都寫了"K+M+B 2024"的字樣,開頭不知甚麼意思,覺得好像出埃及記十災中,為避長子被殺而在門楣留下血的記號。後來回住處查才知道那是三王姓名的initials或者可譯作一句拉丁文,代表耶穌基督對該房的祝福。
https://images.plurk.com/7HoKL1gPuzR3DMJVXbqcNe.jpg https://images.plurk.com/6XnBcd61i1UcdLHbvBvsuo.jpg https://images.plurk.com/6aUuwJ2wKz8B3URX9Ovbnd.jpg
因經過一名人居所之花園,玩完貓之後繼續沿路前行,抬頭一看,忽見對面一片密林包圍山谷,而林中每片枝葉都披上白霜,遠遠地散發寒氣。三大墨黑的尖塔從密林的盡處突出,如同奇蹟一樣座落遠山的教堂,在白茫茫雪林的襯托下更顯得神秘朦朧。實在無法用文字形容當時的激動,如同雪中的幻覺,如同臨至童話中惡魔的隱居之地,忽爾出現眼前的魔幻和震撼。
https://images.plurk.com/2biWb1IaImqzA7bRJNZXu9.jpg https://images.plurk.com/5cQX5GVfdtoEjuiAkMXhZh.jpg
欲至教堂,需經過旁邊巨大的長型建築,那是耶穌會信徒學院,現為Gallery。學院旁的通道窄而長,左邊臨崖有雕像數十尊。由於學院遮住了教堂大半,沿道走近,教堂才漸漸展露全貌,亦攝於其雄偉而不得不卻步。

https://images.plurk.com/7MCPzXwdhDFb9JOUFPGFoD.jpg https://images.plurk.com/6irbV9noU9ECzAA1AMmx2L.jpg https://images.plurk.com/4ntgCuQT0VFlPLeFGL9SSz.jpg https://images.plurk.com/6P7tG4aANMeuYLJ2zY2C5s.jpg
誇張繁複的飛扶壁與裝飾,還有高得不近人情的尖塔,巨型彩繪玻璃,一切都深得我心,真的好愛歌德式。該地出於對(鑄幣)信仰的虔誠,共同捐獻而建。半圓形後殿的chapel放置了不知是何者的神枱櫃(英文好像叫altar piece,應該跟中式供奉神位的原理差不多,只是我們放祖先肖像,他們找畫家雕塑家畫耶穌聖人),早期的更繪滿了壁畫,連天花拱頂都有超級美。
https://images.plurk.com/4EKf1N72zYfqYNCiZXa9i4.jpg https://images.plurk.com/1fmTqlmVpBvbI001CDlTGF.jpg https://images.plurk.com/fd3C7hThNXZXvH7t6HQgg.jpg https://images.plurk.com/6FkXLvY3tQrmBZYy2gUm2.jpg https://images.plurk.com/3N4VC3Q4uGowMRJ0BW881J.jpg
另一個喜歡聖芭芭拉教堂的原因是歌德式的勝利(?)。此教堂曾易手落入耶穌會囊中,甚至被改成巴洛克式,幸得當地人據理力爭才得以保留及維持歌德式的設計,但相信不少原來的壁畫被塗抹掉。強行加入元素卻失去整體性的巴洛克在這裡雖未算格格不入,但已是耶穌會野心的初步展露,之後在布拉格看到臻至成熟的各種巴洛克建築,便知該會勢力之廣及財富之多足以傾側瓦解一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