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名著由於經典,故而有多版翻譯,不過常遇到的一種困境是:目前市面所流通的版本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或封面設計非常漂亮,但譯文糟糕的情況。

例如《浮士德》,我自己喜歡的是錢春綺的版本,剛好時報幾年前出的新版就是錢的,這種情況就挺幸運(但不是精裝確實扼腕),不過《咆哮山莊》我喜歡的是孫致禮的版本,但孫的只有很陽春的老封面,也沒有精裝,就挺可惜的。

台灣譯者的部分,如:《風沙星辰》,個人喜歡徐麗松的版本,但現在市面上基本絕版了,非常可惜。林倩葦、柯晏邾合譯的《車輪下》讀起來也很順,不過這本貌似也是唯一一本繁中翻譯。
說實話我認為亞洲人最應該讀的赫曼•赫塞作品應該要是《車輪下》,尤其是一些飽受升學主義影響的地方……
不過在翻譯方面也有個歷久不衰的議題,也就是「翻譯即背叛」這件事,很多時候我們感覺美麗順暢的譯文其實已經經過了譯者的再創作了,原作其實很平淡,詞藻也並不華麗,也就是說我們的感動很多時候是二手感動。
更何況有些作品其實根本不需要那些故作文言的風格或過於複雜的詞藻,這反而違背了原作本身所想表達的,到頭來成了譯者炫技的工具。
立即下載
到頭來還是那句:有能力就盡量讀原作,不想被矇騙,那就必須親眼看見真相。
講那麼多其實只是因為我現在坐在圖書館,但正在逃避寫論文啦……寫點有感而發可以安撫我浪費時間的罪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