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用掃描+Chatgpt 翻譯,湊合看一下
fish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赤楚 part
關於湊這個角色的詮釋
——這部作品受HY的歌曲《366日》啟發,你在詮釋原創角色湊時,有哪些特別注意的地方?
我認為湊是由三個核心要素構成的角色——對美海的深厚情感、對音樂創作的夢想,以及因為失去母親而深知「失去重要之人的恐懼」。
他珍視自己的夢想,但同樣也將美海視為最重要的人,因此他為了美海而行動。然而,他不是那種會直白表達情感的人,而是選擇默默承受。我在演繹時,特別注意客觀呈現這個角色的內心世界,並與導演、製作人不斷討論,以詮釋出最佳表現。在形體方面,我刻意讓湊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降低重心,以此呈現角色的成長與變化。
——與美海的飾演者上白石萌歌在《Pending Train—8時23分,明天和你》(23)後再度共演,感覺如何?
我們的第一場戲是大學生時期的戀人場景,由於彼此已經建立了信任,所以能夠很自然地投入角色。萌歌是一個純真而直接的人,她總是直率地表達想法,讓我們能夠深入交流、討論如何呈現角色,這對表演幫助很大。此外,她在片場總是充滿活力,也讓我感到很安心。
對我來說,特別是拍攝後半段,湊的內心掙扎變得越來越深,因此現場大家以「湊」的視角看待我,讓我更容易沉浸在角色裡。同時,我也覺得,當我越深入湊的內心、越沉浸在他的世界裡,角色就越能夠被塑造得更具說服力。
湊的決定與內心掙扎
——當湊發現自己生病,卻選擇隱瞞並與美海分手,你怎麼看待他的這個決定?
在那種情況下做出分手的決定,需要極大的勇氣。只有真正為對方著想的人,才有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如果換成是我自己,若真的深愛一個人,我應該無法離開對方,並且會選擇坦白自己的病情。因此,當我在演繹湊時,內心也感受到這種別離的痛苦。我認為,這部作品讓我深刻體會到這種痛楚。
——這部作品描繪了湊人生中的許多關鍵時刻,其中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一場戲?
每一場戲對我來說都非常重要,但如果要選的話,那就是兩人曾經一起生活的房間裡,湊問美海:「要放棄夢想嗎?」的場景。
這是故事的重要轉折點,我希望能夠細膩地呈現兩人錯過彼此的遺憾,但同時也展現出他們關係中的堅韌平衡。
—— 其實,美海和湊早就在海邊重逢的這個情節,讓人十分感動。
那場戲,我投入了對美海所有的情感。結婚典禮的場景對湊來說,祝福美海的幸福,就等於祝福陽葵的幸福。因此,他向陽葵揮手,就像是在向美海揮手一樣。我在那一幕幾乎落淚,但那並不是悲傷,而是發自內心的幸福之淚。
—— 回顧整個拍攝過程,你的感想如何?對完成後的作品又有什麼看法呢?
在炙熱的夏日陽光下,大家都為了創作出優秀的作品而努力。整個團隊的每位成員都非常棒,給了我極大的支持。完成的作品,特別是後半部分,充滿了讓人落淚的場景。
雖然我無法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演技,但所有演員的表現都很出色,我認為這是一部非常美好的作品。當HY的《戀をして》響起時,這部作品想傳達的主題直擊內心。
—— 這首歌是劇中湊創作的曲子吧?
這首歌承載了湊全部的情感,歌詞也非常動人。拍攝期間,我不僅反覆聽《戀をして》,還聽了《366日》和《AM11:00》,這些歌曲都為我詮釋湊這個角色提供了靈感。
—— 請對閱讀電影手冊的觀眾說幾句話。
能夠見證《366日》這首歌超越時光,化為電影,並能夠參與其中,我感到無比幸福。我希望大家能繼續反覆聆聽HY的歌曲,也希望透過這部作品,讓大家感受到思念與愛的美好。
導演的訪談部分
—— 請分享對飾演真喜屋湊的赤楚衛二先生,以及飾演玉城美海的上白石萌歌小姐的印象。
這是我第一次與兩位合作,但之前在其他作品中看過他們的表現,給我的印象是純真且溫柔,因此我覺得這次的選角非常契合。赤楚先生飾演的湊是一個內心有傷痛、帶有陰鬱氣質的角色,劇中他幾乎沒有什麼直接表露情感的場景,很多時候都在壓抑自己的心情去面對美海。對赤楚先生來說,這樣的戲份應該有不少讓他感到辛苦的部分,但我們透過討論與交流,共同塑造了湊這個角色。上白石小姐也是一樣。作為導演,我一直很重視演員自身對角色的感受與想法,而兩位演員都非常認真,他們深入研讀劇本,仔細思考角色,能夠與他們一起打造這部作品,我覺得非常美好。
—— 這部作品中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請問導演特別講究的是哪些場景呢?
其中一場戲是湊從陽葵那裡拿到 MD,聽到美海留給他的訊息。這場戲我們與赤楚先生花了很多時間細緻地討論湊的情感變化,因此特別深刻。還有美海與琉晴一起騎機車的場景,當時封鎖了一部分的海中道路,這場戲的拍攝難度很高,製作團隊也考慮過其他替代方案,但我真的很希望能拍出這個畫面,因此堅持請求讓我們嘗試,最後成功拍攝出來。當我看到上白石小姐和中島裕翔先生的表演時,覺得這一切都值得了。
這部作品中,琉晴這個角色帶來了許多溫暖與救贖。中島先生把琉晴那種真誠、直接的情感完美地呈現出來,讓這個角色更具魅力。而香澄這個角色,我原本是想讓她與美海形成對比,外表看起來冷酷,但(玉城)蒂娜小姐本身擁有的溫柔與溫暖,使這個角色更加有層次,這點我也覺得很棒。
去年6/2 開拍,先在東京拍湊來東京兩年後美海來的那段。
6月底到沖繩拍攝

印象深刻的綠色牆面
「為了呈現台灣風格,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一整面有色彩的牆』。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是帶點沉穩感的綠色,雖然後來也嘗試了其他顏色,但最後還是回到了最初設想的這種色調。我們請塗裝團隊精心打造出細膩的質感。家具方面,整體以亞洲風格為主,並沒有選擇昂貴的家具,而是用心挑選自己喜歡的、富有特色的物件。我認為這面綠色牆與亞洲風格家具的木紋色調相當契合。」
大部分聽不懂 XD
但有一題主持問說拍攝前後對cast印象有甚麼變化, 導演回, 赤楚意外的天然 (恩, 但我們不意外耶)
fishjr: 這哪叫變化?明明是赤楚日常發揮w
赤楚表示:我很普通,是你各位很奇怪
fish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晚上認真看一下影片+字幕, 導演說赤楚他雖然已經是個成熟的大人了,看起來好像很可靠吧?但偶爾還是會說些奇怪的話,讓人覺得挺有趣的。
fish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他和萌歌的相處, 萌歌大概是吐槽他, 赤楚扮演裝傻那種
「這其實是我們在討論後半段時,一直糾結的問題。我們一直在考慮,到底應該讓他們見面,還是不要見面比較好。」
「對啊,我的想法是他們應該見面,所以最後也是按照這個方向來拍的。」
「在我看來,那場戲是現實。」
「嗯,不過當我看到影片剪出來的畫面時,我也覺得它其實也可以被解釋為夢境,這點讓我有點驚訝。」
「確實,朋友們或觀眾也有問過我這個問題,不過當時我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他們自己去解讀。」
「但我覺得,這到底是現實還是夢,其實哪一種解釋都可以。」
「如果這部電影是在以前拍的,可能角色會選擇去見對方,雖然不一定會直接說出‘喜歡’,但至少會選擇見一面。」
「但現在這個時代,選擇不去見面,反而給人一種更誠實的感覺,這種處理方式也讓我覺得挺好的。」
「最後的決定,並不是以自己的情感為優先,而是考慮對方,這點讓我覺得很棒。」
「對啊,能夠以這種方式來呈現,真的覺得很好。」
「關於這部電影作為一部戀愛電影的結局,其實我們也考慮過這個格式(套路)。再加上導演之前提到的那首歌曲,讓我們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真的很好。」
「最終選擇這個結局,並不是單純以角色自己的情感為優先,而是去考慮對方的感受,我覺得這一點真的很棒。」
「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真的覺得很滿意。」
最後導演希望大家二刷的時候能更加理解湊的角度 哈哈大概知道我們都覺得湊是個渣男
「啊,對啊,一開始看(第一遍)時,大家可能會覺得琉晴(琉晴見)應該要去追 Miyu,這是很常見的發展方向。」
「對對對,確實容易這麼想,感覺故事就會往這個方向發展。」
「是啊,觀眾可能會期待琉晴去追 Miyu,這是很自然的反應。」
「但其實,希望大家能去理解湊(湊を分かってあげてほしい)。」
「哇,這真的很好耶,真的很棒!」
「對啊,如果大家能理解湊的心情,那故事就會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層次,這點真的很棒!」
「所以,第二次看的時候,希望大家能站在理解湊的角度來看,這是重點(笑)。那就拜託大家了!」
映後座談會①
Q. 小說與電影,哪個先完成?
A. 小說是在電影開拍後才開始撰寫的(導演似乎沒有讀過)。
小說與電影的劇情順序有所不同,小說是在補足電影中缺少的部分而寫成的,特別是電影中較少描寫的湊,在小說裡有更詳細的刻畫。(福田先生)
映後座談會②
Q. 關於婚禮場景
A. 這是創作本作時最先構思的場景。從歌曲《366日》中延伸出來,描繪了超越留戀的一步。
Q. 在陽葵長大並結婚的未來,她和湊之間還會有交集嗎?
A. 我認為一定會有,琉晴應該也會感到高興吧。(福田先生)
映後座談會③
Q. 小說中描寫了湊三年的抗病歷程,但電影中只有一個片段…
A. 如果加強抗病的描寫,電影就會變成以抗病為主的作品,而我們更想展現的是湊所向往的未來。(導演)
映後座談會④
Q. 赤楚先生會彈鋼琴,當初有考慮在電影中加入相關場景嗎?
A. 我們很想這麼做,但從整體片長考量,最後還是決定放棄了。(導演)
映後座談會⑤
Q. 關於赤楚先生的演技
A. 赤楚先生的眼神表現非常厲害。湊是一個不擅長表達情感的男孩,因此需要依靠表情和眼神來詮釋這個角色。他從青年一直演到四十歲左右,但即使年齡改變,他的眼神表現依然沒有變化。(福田先生)
A. 湊總是壓抑自己的情感,優先考慮對方的感受,這點非常重要。我和赤楚先生進行了多次討論,「內心深處的東西被封閉起來」這一點,最後他完全理解並詮釋出來了。(導演)
映後座談會⑥
Q. 關於最後的場景
A. 湊注意到陽葵後停下腳步。這不只是「喜歡」那麼簡單,他們兩人都有思考與堅持的力量。經過多次調整與反覆討論,最終才呈現出這樣的結果。這個結局(兩人的關係)從一開始就有和赤楚先生、萌歌小姐討論過。(導演)
補充
「超越單純的喜歡,希望對方能夠微笑、獲得幸福。」
這樣的戀愛,希望觀眾能夠親身體會。
角色的塑造理念是:「自己 < 對方」,以這樣的情感去構築角色。(福田先生)

日本票房,25億達成,真沒想到能走到這地步。
當初上映只祈求能比六噓好就偷笑(畢竟六噓有男女偶像團體的人啊),突破十億的時候,只想喔那如果15億也很不錯了呢,之後再破20億,雖然很希望能到25億,但已經差不多檔期尾聲,越來越少座席,大家默默祈禱但也不敢奢望。
結果在赤楚來台前夕達成25億的數字,真是非常感謝日本的捧場。
台灣票房就不敢想了,畢竟只靠粉圈真的很難

台灣雜誌採訪,好會寫啊!文筆真好